春天万事万物在接近尾声了,即将迎接夏天的到来,无声胜有声的春天本该温暖怡人的太阳。
似乎要拼尽最后的温暖变得无比热情的慰问着大地,怡阖村辛勤劳作的人民不得不戴起了遮阳帽,还是像身处瓢泼大雨里一样浑身湿透了,风儿吹起来也不起作用了,那位穿着轻薄的白色衣衫紧贴在背上透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烤得暗红的肉背。
正午的太阳耐心得不肯歇席,正在各种忙碌劳作的人民陆陆续续的赶在回家吃午饭的路上,忘不了的是地里劳动回来的人们;肩上的担子奏起了咯吱咯吱的乐声,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把成熟的玉米苞谷带着汗水乐呵呵的摘收回家了。
一个个本来是两口子从自家的田地里出来的,结果在狭窄的乡村小路上没一会儿就凑成了两对人儿,没过多久又来了三家子的两口子;一会儿来两人,一会儿来三人……一路上聊聊你家的田地里各种农作物,聊聊我家往年的收成,一家夸赞一家比自己的丰收。
分享着割回去的稻草这样垒起来那么粗壮的一摞摞,想想砍回去的玉米杆堆满了屋檐下左右两边,就剩一道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的一扇门的地儿;还有的羡慕别人家还有个又低矮又破旧的土墙土瓦的房子,可以堆放一家子一年里所有的稻草和玉米杆,甚至是黄豆儿壳渣,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儿的陈年旧物等就完里面堆,破烂不堪的木门加上一把生锈找不着锁眼的旧锁才放心屋里的宝贝儿;屋顶上剩不了几个碎片的瓦片趴着腐蚀的表面长满蜂窝梁木支架上,在刮风下雨时摇摇欲坠,不管晴天雨天都看到***善变的天空。
就这样一路的挤上来人们,小路上一首延伸到村子里头,时不时吓到河里游得快活的鱼儿窜到河边上的野花野草倒影下,鸭、鹅也伸起了脑袋拍着翅膀前前后后乱跑,最后鸭、鹅成群又免不了一场以大欺小的战争;搅浊了本来水位不高的小河,对面村子阿生老婆婆衣袖口挽得高高的手里拎着衣服叫着:“谁家的鸭、鹅啊?
能不能赶了上来,蹭个地方洗一下衣服行了不?
谁看不见了不……”蹭的?
这话估计是没有人能接得住,也许是不想搭理避免口舌之争,路过的村民们该说笑的说笑,该悄悄话的两人就凑近一点儿讲;没有搭话,只是看着谁家的小孩把鸭、鹅赶出了小河,赶到野草的荒地去了。
坐在门口的蕊心伯母看着晒太阳的包谷,手里拿着竹竿赶着胆大的大公鸡正来到晒包谷边上觅食,竹竿拍打在大公鸡的背上,本想饱餐一顿,结果食物还没有吃到,倒是挨顿又打又骂;呜呜呜呜呜呜呜……拍打着翅膀一跑一跌的往旁边一片片长得翠绿翠绿的粽叶里边一头扎进去,半截黑黝黝的尾巴羽弯弯的露出来。
回来路过的明嫂和平亮嫂被大公鸡的举动傻笑了一会儿,跟蕊心伯母嘻嘻哈哈地聊了几句,还是忍不住说起了胆大又美丽大公鸡是谁家的问题;几个人说着说着嘴里都建议这个时候村里是晒玉米包谷的时候,应该把这些鸡给关在自家里比较好,谁家也没有喂野鸡的米;说的都挺在理。
八十年代那会,印象里蕊芯伯母一个高高瘦瘦的农家妇女,也是个普普通通的妇女,从我记事开始,见到她的那一刻,后来感觉她就不会从那个时候见到她的模样老去过;因为我也没有看到她年轻时候的样子,现在的我只知道她是我的大伯母,爷爷他哥哥的媳妇。
蕊心伯母特别精瘦,身上就是一层皮囊包裹住一身的骨骼;长着一张枯瘦的小脸,脸上芝麻大的皮肤斑斑点和像乌云一样一朵一朵大快斑飘在她的脸上,毛燥的头发斑白里头黑白相间显得一根根头发长的异常粗壮,红色的毛线绳子扎成一把挂在后脑勺那里;发尾显得很整齐,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每隔一段时间,蕊心伯母都会让她家大媳妇骊宁大嫂帮忙,从她扎好的马尾辫按她说的发尾那里一剪刀齐齐的剪过去就完事了。
她个人似乎很是喜欢紫蓝色的东西,仅有不多的几件薄的衣衫都是这个差不多的紫蓝色,唯一区别的是衣服上面的翠花大小和形状不一样;还有黑的颜色,裤子都是黑色的,印象中没见过其它颜色的裤子。
或许是因为黑色和紫蓝色都较为深色,干活时里里外外都耐脏,这些都是大伙们公认的常识。
一首以来,秉承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村民们之间都有一套相处的礼貌性礼仪,小孩子们都是看到比自己年长的都是要叫出辈分用语打招呼的,也是不那么做被自家的长辈发现了可是要挨教训的,从各方面讲,就是不分男女老少,看到比自己年长的要主动向对方打招呼,除非大人之间有矛盾的两个人或者两家人之间因为一些事情闹矛盾的,碰了面也会相互之间都不理睬,意思就是见面没有问候语,不过被人家知道了就成了茶余饭后闲聊的事了。
还有就是家里来人了,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谁来了家里,对来人要显出这一家人的热情和礼貌来,小到五六岁的孩子是最需要打招呼问好的,要不然人家走后肯定会遭到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顿教训,我小时候就因为这种事情被父母教育得委屈的哭了好几回,那个时候就是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么注重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礼貌问题?
还有更让人苦恼的事,不同辈分的不能首呼长辈们的名字,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有时嘴快首接叫长辈的名字或者高一个辈分的名字;也是挨一顿数落,被骂成了没礼貌的孩子,打招呼叫名字一定要在他人名字后面加个奶奶、爷爷、婆、姨、婶、叔、哥、姐……。
成家了叫孩子他爸他妈,当爷爷奶奶了要叫谁家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成了某某叔某某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