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的御街更是人流如织,商铺林立。
而在御街的一角,有一家名为“逸香居”的茶馆,宛如繁华市井中的一方净土,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茶馆的招牌虽不算大,却古朴雅致,透着岁月的痕迹。
门楣上挂着两盏灯笼,微风吹过,轻轻摇曳,似在向过往行人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我,叶璃,作为逸香居的掌柜,自幼习得一手精湛的茶艺。
每日清晨,我总会亲自挑选茶叶,从那散发着馥郁香气的茶罐中,选出最适宜当日的茶叶。
我的穿着简洁而不失典雅,常着一袭素色布衫,袖口和领口绣着淡雅的兰花,青丝用一根玉簪简单挽起,整个人透着一股温婉而灵动的气质。
这日,恰逢周末,逸香居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店内摆放着十几张古朴的木桌,桌上的茶具皆是精心挑选,青花瓷的茶杯细腻温润,茶壶的壶身绘着山水画卷,仿佛在静静讲述着江南的秀丽风光。
客人们或是文人墨客,手持书卷,高谈阔论诗词歌赋;或是江湖豪杰,身着劲装,腰间佩剑,谈论着江湖中的奇闻轶事。
我穿梭于茶桌之间,手中托着托盘,为客人们送上沏好的香茗。
每到一桌,我都会微微欠身,轻声说道:“客官,请用茶。”
那声音轻柔婉转,如同黄莺出谷,让人听了心生愉悦。
就在我为一桌客人添茶之际,一股独特的檀香气息飘来,那香气清幽淡雅,却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凛冽。
我下意识抬眼,只见一位身着玄色劲装的男子踏入店门。
他身形矫健,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落下,仿佛都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
腰间佩着一把长剑,剑鞘古朴厚重,其上刻有奇异的纹路,似是某种古老的符文,透着神秘的气息。
男子面容冷峻如冰,线条坚毅,犹如刀刻斧凿一般。
双眸锐利似鹰,深邃而明亮,仿佛能看穿人心。
他的眉毛浓密而飞扬,更增添了几分英气。
一头黑发束在头顶,用一根黑色丝带系住,几缕碎发垂在脸颊两侧,为他冷峻的面容增添了一丝不羁。
我心中暗自诧异,这般人物,定非凡俗。
这时,小二匆匆跑来,附在我耳边低语:“掌柜的,那位爷点了咱们这儿最名贵的雨前龙井,还特意嘱咐,要你亲自送去。”
我微微皱眉,心中虽有疑惑,但身为掌柜,待客之道不能废。
我转身走向柜台,从精致的茶盒中取出一小撮雨前龙井。
这茶叶形如雀舌,嫩绿匀齐,带着春天的清新与生机。
我将茶叶放入青花瓷茶壶,提起铜壶,让沸水如银线般落入壶中,瞬间,茶香四溢。
我精心沏好一壶茶,端起托盘,款步走向那男子所在的角落。
只见他正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望向窗外,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公子,您的茶。”
我轻声说道,声音尽量保持平稳,将茶杯置于桌上。
男子微微点头,目光在我身上一扫,那眼神锐利如电,竟让我心头一紧,仿佛被他看穿了内心的想法。
“多谢姑娘。”
他开口,声音低沉醇厚,宛如洪钟,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声音似曾相识,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儿听过。
待我转身欲走,男子却突然说道:“叶璃姑娘,咱们是否曾有过一面之缘?”我心中一惊,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眼前之人。
他的面容冷峻,却又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
片刻后,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半月前,我前往城外的白云观参加一场品茶会。
那白云观坐落在青山之间,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我身着淡蓝色的长裙,手持一把绘有兰花的团扇,漫步在观中的小径上。
途中,行至一片幽静的树林时,突然窜出一伙山贼。
他们个个凶神恶煞,手持长刀,拦住了我的去路。
山贼头子一脸狰狞,笑道:“小娘子,留下钱财,饶你性命。”
我惊慌失措,心中害怕极了,但仍强装镇定,说道:“你们这些山贼,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打劫,就不怕王法吗?”山贼们哄笑起来,山贼头子说道:“王法?在这荒郊野外,老子就是王法。”
就在我感到绝望之时,一位黑衣侠客飞身而来。
他身姿矫健,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冲入山贼群中。
他手中长剑挥舞,剑法凌厉,寒光闪烁,一时间,山贼们纷纷倒地。
因当时情况紧急,我只匆匆瞥了一眼那侠客的背影,他身着黑衣,身姿挺拔,背影中透着一股决绝与坚毅,却不想今日眼前之人,竟与那背影极为相似。
“莫非……公子是半月前救我的那位侠客?”我试探着问道,心中既期待又紧张。
男子微微一笑,这笑容竟如冰山解冻,让他冷峻的面容多了几分柔和,仿佛冬日里的暖阳,照进了我心中。
“正是在下,楚逸。”
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感激之情,连忙福身行礼:“楚公子大恩,叶璃铭记于心。
若无公子相救,叶璃恐怕早已遭那山贼毒手。”
正欲再多说些感谢的话语,却又想起近日江湖传言。
听闻楚逸与江湖中声名远扬的侠女慕容雪曾有过一段纠葛不清的过往。
慕容雪不仅武艺高强,剑术超群,且容貌出众,宛如仙子下凡,侠义心肠更是令无数江湖儿郎倾心。
据说她轻功了得,能在万军从中来去自如,还曾单人独剑击退一伙肆虐城镇的马贼,救下无数百姓。
虽说不知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何事,但据说慕容雪去年已远走塞外,与楚逸断了联系。
想到此处,我不禁心生警惕。
在这江湖中,与这般人物牵扯上关系,只怕会惹来诸多麻烦。
我向来只求安稳度日,经营好这逸香居,便心满意足。
于是,我礼貌地笑了笑,说道:“楚公子大恩,叶璃定当涌泉相报。
只是小女子不过是这茶馆掌柜,江湖之事,向来不掺和。
若无他事,叶璃就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言罢,我微微欠身,转身欲走。
然而,楚逸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叶姑娘且慢。
实不相瞒,楚某近日对茶艺颇感兴趣,听闻姑娘茶艺精湛,日后还望姑娘能多多指点。
不知姑娘可否留个联络方式,日后也好请教。”
我心中暗自思忖,这楚逸究竟何意?但又不好直接拒绝,犹豫片刻后,我说道:“公子若有疑问,尽管来这逸香居便是。
逸香居随时欢迎公子光临。”
说罢,我便匆匆离去,脚步略显急促,留下楚逸若有所思地看着我的背影。
傍晚,送走最后一批客人,我疲惫地坐在柜台后,回想着今日与楚逸的相遇,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仿佛在诉说着未知的故事。
这时,小二拿着一封信笺走来:“掌柜的,方才那位楚公子临走时留下的,说是给您的。”
我接过信笺,展开一看,上面写道:“叶姑娘,明日午后,城郊翠柳湖,盼与姑娘一叙,共品香茗。
楚逸。”
看着这简短的邀约,我陷入了沉思,不知这一趟,是福是祸……那城郊翠柳湖,平日里倒是个清幽之地,可如今与这神秘的楚逸相约,却让我心中忐忑不安。
在这江湖的波谲云诡之中,我与楚逸的相遇,究竟会将我带向何方?第2章 湖畔风云第二日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云层,洒下一片柔和的光影。
我略作收拾,身着一件淡粉色的罗裙,外披一件素色的薄纱披风,头发简单地挽成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碧玉簪,便出门前往城郊翠柳湖。
一路上,我心中虽仍有些忐忑,但好奇心终究还是占了上风。
城郊翠柳湖,湖水宛如镜面,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粼粼波光。
湖畔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挥动的轻柔画笔,在空中勾勒出优美的弧线。
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清新的草木香气,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花香。
我刚到湖边,便见楚逸已在一处八角亭中等待。
他今日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淡蓝色的云纹,更衬得他身姿挺拔,气质如仙。
腰间束着一条黑色的丝带,丝带的尾端随风飘动。
他的长发用一根白玉发冠束起,几缕碎发垂在脸颊两侧,为他增添了几分随性与洒脱。
亭中石桌上,已摆好了一套精美的茶具。
那茶壶是紫砂所制,壶身圆润,壶嘴和壶把的线条流畅自然,壶盖上刻着一幅小巧的山水画,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水波荡漾,栩栩如生。
旁边放着几只青花瓷茶杯,杯身洁白如玉,杯口描着一圈金边,在阳光下闪耀着柔和的光芒。
小炉上,水壶正“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白色的水汽升腾而起,带着淡淡的茶香。
“叶姑娘,你来了。”
楚逸见我前来,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他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灿烂,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了一些。
“楚公子,不知今日邀叶璃前来,所为何事?”我开门见山地问道,目光落在石桌上的茶具上。
楚逸笑了笑,示意我坐下,说道:“叶姑娘莫要紧张,楚某只是真心想与姑娘探讨茶艺,并无他意。
昨日在逸香居,品尝了姑娘沏的茶,只觉那茶香萦绕心头,回味无穷,便想着今日能与姑娘再次共品香茗,聆听姑娘对茶艺的见解。”
说罢,他熟练地拿起茶壶,开始沏茶。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优雅而娴熟。
先将热水倒入茶壶中烫洗一遍,然后轻轻拨了一些茶叶入壶,再次注入热水。
热水与茶叶相遇的瞬间,茶香四溢,弥漫在整个亭中。
他手持茶壶,高冲低斟,将茶水均匀地倒入茶杯中,每一杯的茶汤色泽都恰到好处,清澈透亮,如同琥珀。
看着他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我不禁有些诧异:“楚公子对茶艺竟如此精通,又何须向叶璃请教。
观公子这手法,想必平日里没少钻研。”
楚逸将沏好的茶递给我,说道:“叶姑娘有所不知,楚某虽略懂一二,但总觉得少了些韵味。
听闻姑娘茶艺精湛,定能让楚某有所收获。
我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将茶泡好,更是希望能通过这一杯茶,品味出人生的滋味,感受那茶中蕴含的天地之道。
而姑娘在这方面,想必有独特的感悟。”
我轻抿一口茶,茶香四溢,滋味醇厚,入口先是微微的苦涩,而后是悠长的回甘,让人唇齿留香。
心中对他的茶艺也暗自赞赏。
“楚公子过誉了。
茶艺之道,在于用心。
每一片茶叶,都有它独特的生长环境和故事,泡茶之人需了解茶叶的品性,根据不同的茶叶、水质、水温,以及品茶之人的心境,来调整泡茶的手法,方能泡出一杯好茶。
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就在我们品茶交谈之际,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声音由远及近,仿佛一阵狂风席卷而来。
只见一群黑衣人骑着快马,扬尘而来,瞬间将亭子围住。
他们身着黑色劲装,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双冰冷的眼睛,手中握着长刀,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