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快递里的死人地图我攥着美工刀的手突然顿在半空。
刀尖距离快递盒封口胶带仅剩半寸,空调房里却无端漫起一股腐木混着雄黄粉的刺鼻味道。
这气味让我想起去年在湘西老宅撞见的赶尸客栈,那些朱漆剥落的门柱下也飘着同样诡异的药香。
快递单在监控死角闪着冷光。
发件人一栏印着“金陵民俗研究所”的仿宋体,但114查号台说这个机构1992年就注销了。
寄件日期更荒谬——2023年9月15日,正是三小时后将要到来的时间。
刀锋划开胶带的刹那,某种黏腻的触感顺着刀刃爬上虎口。
不是快递常见的透明胶,而是暗褐色半凝固物,在LED灯下泛着类似血浆氧化后的哑光。
盒内地图展开时,阁楼吊灯突然频闪。
羊皮纸右下角洇着巴掌大的褐斑,指纹按上去的瞬间,我后颈突然拂过一缕带着尸臭的凉气——就像有人贴着皮肤在叹息。
“李泽!”
我抄起镇纸砸向身后,黄花梨笔筒应声碎裂。
监控回放显示这四十七分钟里,工作室始终只有我佝偻的背影在画面中扭曲。
地图夹层掉出的日记本让寒意直冲天灵盖。
牛皮封面黏着半片蝴蝶翅膀,磷粉在紫外线灯下拼出“戊寅年七月初七”的篆字。
泛黄照片上五个长衫男人站在槐树下,中间那人托着的罗盘,分明是我祖父书房失踪三年的家传螭纹盘。
窗玻璃突然炸响,夜风卷着槐树叶灌进来。
监控画面里,那个戴鸭舌帽的快递员正站在我此刻的位置。
但当我扑到窗前,只看到路灯下自己的倒影——以及倒影肩头多出的第三只青灰色手掌。
血渍检测报告在凌晨弹出提示框。
DNA属于七日前车祸身亡的民俗学家陈谨,而他的骨灰盒此刻正陈列在三百公里外的殡仪馆。
第二章:消失的柳树村车载导航发出蜂鸣警报时,陈谨生前遗留的GPS坐标正指向挡风玻璃外的断崖。
我猛打方向盘,轮胎碾过路碑上“柳树村”三个褪色红字,仪表盘所有指针突然开始顺时针狂转。
"这他妈是2023年不是1923年!
"副驾的摄影师老陆踹着冒烟的行车记录仪。
后视镜里飘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