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墓门嘎嘎作响,又是有人进来了。

自从上次那个叫作颙琰的皇帝来过之后,让我消停了十一年了,今天这又是谁来惊扰我?

先进来的是太监,他们忙忙碌碌半天,摆了一堆祭品。与以往比,东西似乎少了点。

自从八叔驾崩以后,他的后代子孙们倒是没忘了我,前前后后有三个皇帝来祭奠我了。

第一个来的是八叔的孙子,叫玄烨,来了两次。接着来的是玄烨的孙子叫弘历,不知是他心中真的敬祖,还是朝中没啥事情做,这孩子来的次数最多,前前后后来了四次。再后来,来的是弘历的儿子叫颙琰,今天来的不知是颙琰,还是他的后人。

唉!来的是颙琰的儿子旻宁,年号叫做道光。这后辈人是怎么了?算来颙琰活着也就六十多岁,怎么就没了呢?他阿玛不是活了八十多岁吗?他该长寿呀?

八叔的后人呀,唉!真是布袋换草袋,一袋不如一袋呀!也不知八叔知道不?以八叔那个急脾气,该不会气坏了身子吧?

八叔,我今天说这个话你肯定不爱听,但却是实话。我们当年在一起的时候,你最想听的不就是实话吗?你最欣赏我的不就是从不跟你说假话吗?当然,你最生气的是我没把真话全都及时说出来。

当年玄烨来的时候,虽然祭品不多,但是态度真诚,感情真挚,看得出是个有胸襟的人,能办大事,我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咱大清朝有希望啊!

弘历有点思想,可是这孩子路有点跑偏哪。祭品、程序太讲究了,那得花费多少银子呀!家业再大也经不起浪费呀!

当年咱们库满袋满的时候,八叔您依然照紧日子过,有长远眼光,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家业,才有了咱们满洲人入主中原,夺得明朝的天下。可到了弘历手里,才多少年呀?他就好大喜功,讲排场,夸夸其谈的那个劲头可有点败家呀!

到了颙琰这儿,我觉得心在颤抖,大清朝皇帝的气度呢?我太祖、太宗皇帝的襟怀呢?没有了!我看到是个底气不足的皇帝,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