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今天的笔记给我抄一抄。”
“好的,没问题。”
吃完饭,我们说说笑笑地走进了教室。
我马上拿来宋娇的笔记,认认真真地抄好,思考之后还不会的就找宋娇解决疑惑。
解决了今天的教了的内容,我再来看这一学期要学的内容。
虽然隔了十年,这些知识没有淡忘,反而觉得更容易了。
我拿出笔记本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早饭后有时间背历史难点,晨读时背政治概念,中午吃饭的空余时间解决不会的数学难题,晚饭后有时间背英语单词和句型。
晚上熄灯前记地理难点。
做好计划,抬头认真打量记忆中的教室。
这时还没有上课,教室里静谧得只听见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
只有十多个同学零星地散布在教室里。
皆专注于书本,坐姿端正,眼神紧紧锁住书页,时而蹙眉深思,时而舒展笑颜,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心无旁骛,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己无关,唯有那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图表,是此刻最诱人的宝藏,他们在这片求知的天地里,用勤奋与专注勾勒着未来的蓝图。
这时一张纸条放在了我的桌上。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同桌陈丽,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像是藏了万千星辰,澄澈明亮且满溢着灵动的光芒。
小巧的鼻子俏皮地微微上翘,为她的面容增添了几分活泼。
那樱桃般的小嘴,总是带着甜美的笑意。
一头乌黑微卷的齐肩短发,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更显得整个人俏皮又可爱,活脱脱是从童话世界里蹦跶出来的小精灵。
别看她文静的时候很可爱,嘴巴骂起人来特别毒,打起人来特凶。
只要是下课时间夏小波在,他俩就打打闹闹的,宋娇在的话,好像故意演给她看的。
有时突然伸手拍一下小波的头,然后迅速把手缩回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等他反应过来后,立刻转身去挠陈丽的痒痒,陈丽被痒得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求饶:“哎呀,我错了,别挠了。”
小波这才放过她,两人又开始有说有笑地聊起天来,刚才的打闹仿佛是他们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互动方式。
她拿手撞了撞我。
看到她,我就想起了她和宋娇两女争一男的狗血故事。
宋娇坐在我前面,夏小波坐在陈丽的前面。
宋娇和夏小波是同桌,宋娇喜欢夏小波,小波喜欢陈丽。
夏小波肌肤白皙如雪,在灯光的映照下似有莹润的光泽,面部线条利落分明又不失柔和。
剑眉斜飞入鬓,深邃的眼眸仿若幽潭,藏着无尽的深邃与神秘,高挺的鼻梁下,薄唇颜色浅淡,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抹不羁的笑意。
光看长相,我身边这几个都是俊男美女。
夏小波爸爸是邵南县劳动局局长,陈丽爸爸是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他们都是特长生,学习上不是很努力,后来他俩都读了一个好大学,分配了好工作,最终修成正果这两人在我和宋娇身边,真的是害人不浅。
而宋娇平时成绩稳定发挥清北的料子,考试却遭遇了滑铁卢,居然只考上了二本,而且只比我多十分。
他俩散漫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我俩,这纸条不用打开也知道是什么内容。
我很奇怪下课时间不跟我讲话,写纸条干嘛。
想了半晌,才明白,只要是宋娇在,她一般跟我纸条沟通。
而且我和他们三个的关系都不错,又因为我是班长一碗水端平,不掺和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我打开一看:今天怎么这么努力了?
我提笔写着:今天开始决定洗心革面努力学习了。
爸妈下了最后通牒:成绩退步生活费从1000元减到500元,名次在年级前进一名奖励100元。
她递回纸条:你一个月生活费多少?
一千块!一千块!你爸妈真大方,哈哈哈,这么多钱确实值得你努力。
奖励的事情,我确实没吹牛。
上一世这学期我第一次月考在年级前进了10名,老爸确实奖励了一千块钱。
想到疼爱我的爸妈,我的眼睛瞬间模糊了,好想好想他们。
这个学期我住宿,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开车来看我,给我打包很多喜欢吃的菜,买很多零食水果,让我跟同学一起分享。
学校每周日下午会给我们两个小时的放风时间,学校大门敞开,让同学们出去自由购物。
而爸妈就会这个时间来看我,给我准备好我需要的一切东西,大包小包往我宿舍搬。
只要我爸妈一来,寝室里的所有人都会整齐的坐在那等着,连隔壁寝室的同学都会来凑这热闹。
加起来起码二十多个人,妈妈很大方的拿出零食、水果招待大家,真的是见者有份,吃饱喝足还可以带走。
每次妈妈来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狂欢节,同学们特别开心,拿到东西后,笑容灿烂地向妈妈道谢!一个同学甚至哭了,说她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妈妈在外面打工,长这么大都没见过妈妈几次。
特别羡慕我,妈妈对我这么好,我们母女感情真好!
上一世,妈妈看我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下降,高二第二学期就没让我寄宿,给我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高一的时候,我跟班上所有的同学之间关系挺好。
高二的时候反而觉得同学孤立我,心里很郁闷,学习上也不是很顺心。
妈妈给我陪读的时候,有时候她讲话语气不对,我就跟她吵架。
有次甚至动手捶了妈妈,爸爸知道后急忙赶过来,拿皮带给我抽了一顿。
那时候爸妈为***尽了心,想不通,以前那么优秀的女儿怎么成了这样子。
这一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爸妈少为我担心。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如涓涓细流般从西面八方朝着教室汇聚。
有的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有说有笑地迈过门槛;有的则独自一人,脚步匆匆,眼神中带着些许急切;还有的在走廊上偶遇熟人,短暂寒暄后才不紧不慢地走进教室。
他们带着各异的神态与情绪,在桌椅的轻微挪动声和此起彼伏的招呼声中,陆陆续续填满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原本安静的空间渐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