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清晨白云村的晨雾未散,晨光洒在林间,宛如一层轻纱笼罩着白云村。

一丝微风拂过,村内医馆旁的竹叶沙沙作响,夹杂着一丝草药的清香,显得宁静而清新。

院内,几只麻雀跳跃在晒药的竹篾上,叽叽喳喳,增添了几分生机。

医馆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书“杏林堂”三个字,笔法铿锵有劲,虽然是医馆的牌子,但透出一股威严的气息。

村民们己经排成了长长的一列。

有抱着孩子的母亲,目露焦急;有捂着肚子的壮汉,满脸疼痛;也有拄着拐杖的老人,静静等待,偶尔低声与旁人攀谈。

院内的桌上摆放着几只瓷碗,药香袅袅升起,旁边的药炉里柴火噼啪作响,火苗透着温暖的橙光。

温亦宁坐在药炉旁,手持银针,正专注地为一名小孩施针。

那小孩哭闹不止,母亲在一旁紧张地安抚着,温亦宁依旧神色从容,动作稳健如流水。

几根银针刺入后,小孩渐渐平静下来,母亲感激地连连作揖。

苏聿珩则在另一侧,低头整理苏云朗刚采摘回来的草药,时不时瞥一眼排队的村民,低声叮嘱道:“大家好好排一排,别急,先让年纪大的进来。”

他的声音沉稳,透着威严却不让人感到压迫。

苏意今年刚始龀,穿着简单的青布衣衫,袖口挽起蹲在药田边,挑拣着药田里的杂草。

她的小脸因为低头专注而显得格外认真,偶尔将那些她认为是杂草的植物拔出,丢进一旁的篮子里。

医馆门口传来脚步声,苏意抬头一看,是张婶抱着孩子走来。

她笑着打招呼:“张婶,今天又来抓药啊?”

张婶笑着点头,“是啊,温大夫这儿的药齐全些。”

随即目光落在苏意手里刚放进篮子的一把“杂草”上,神色顿时变了:“哎哟!

意姑娘,这可不是杂草,这可是治疳积的茯苓草!

这药我可是找了好几天呢,你怎么就给当杂草拔了?”

苏意愣了一下,低头看看手里的草,强撑镇定,露出缺了两瓣门牙的嘴想要辩解,却硬是没有说出来。

她勉强笑了笑:“张婶您认错了吧,这药园子里随处可见的杂草啊!

要真是茯苓草,怎么会让您找这么久呢?”

张婶抱紧孩子,往前凑了凑,伸手从苏意篮子里捡出几根:“我说意姑娘,这根茯苓草的叶片儿尖细,还带点白色小纹路,你瞧瞧,再看看你篮子里其他那些杂草,有这样的吗?”

张婶一边说,一边把草递到苏意面前。

她顿时有些尴尬,她低头仔细端详一番,果然发现张婶说得没错。

这茯苓草的形状果然特别,和其他杂草截然不同。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赶紧换上一副笑脸,恍若无事:“张婶,您真是好眼力!

这药草,就算到了您眼前也藏不住!”

苏意故作轻松地笑道,心里却忍不住偷瞄了一眼正在忙碌的温亦宁。

她转过身准备离开,却不忘提醒苏意:“不过,意姑娘,温大夫要是知道了,估计得训你一顿。”

苏意连忙掏出一块糖递给张婶怀里的孩子:“张婶,咱们是自家人嘛,这点小事就当秘密了吧?”

她一边笑,一边偷偷把茯苓草藏到了篮子的后头。

张婶看着孩子开心地接过糖,回头瞪了苏意一眼:“你这丫头,别光收买我啊,回头温大夫问起来,自己顶着!”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苏意连忙赔笑,嘴里应着话,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张婶抱着孩子笑了:“哎呀,你这丫头!

今天可真糗了,行行行,张婶嘴紧着呢,今天就当没看到。”

温亦宁抬头瞥了一眼医馆小院儿门口,看了看苏意目光瞥向旁边装杂草的篮子里,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无奈的笑:“意儿,我让你辨草药,草药辨不出来,嘴倒是挺能辩的。”

苏意一边朝温亦宁走去,一边笑嘻嘻地说道:“嘿嘿,娘亲,你都听见了啊?

这不叫嘴巴能辩,这是学了阿爹的本事!

阿爹上次不是也这么糊弄您的吗?”

她话音刚落,站在一旁整理药草的苏聿珩手一抖,状似淡定地咳了一声,语气中却透着几分心虚:“咳……意儿药田里的杂草拔完了吗?”

苏聿珩说完,低头微微瞥向温亦宁,神色略显不自然。

苏意立刻觉察到他的异样,眼珠一转,嘴角泛起一丝调皮的笑意。

她绕到苏聿珩身旁,凑近他耳边,低声问道:“咦?

阿爹,您这声音怎么听着和平时不太一样啊,是不是嗓子哪里不舒服?

还咳嗽,莫不是感染了风寒?”

苏聿珩眉头一挑,眼神闪烁,努力维持一副严肃的模样:“什么不一样,哪有……我的嗓子一首好着呢。”

话音刚落,他的眼睛却忍不住向温亦宁偷瞄了一眼,见她微微扬起嘴角,似乎没什么大事,心里松了口气。

温亦宁看着眼前的两人,忍不住摇了摇头,心中涌上一股温暖的情愫。

她从药炉旁起身坐在桌前。

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苏聿珩和苏意父女俩心想:也许,这就是我来到这里后所追求的——那种平凡而温暖的生活,能够在平静的日常中找到最深的满足感。

温亦宁明白,她和苏聿珩曾经经历了太多的风波与挑战,但他们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幸福。

这份幸福,不是华丽的府邸,也不是盛大的庆典,而是能在医馆的角落,和爱的人一起度过每一个日升月落,去安慰每一个受伤的灵魂,去治愈每一个病痛的身体。

“平平淡淡的日子,最是真实的幸福。”

温亦宁低声自语,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时间一晃又是两年温亦宁坐在医馆后堂,正在翻阅药方,目光专注,心里却带着几分轻松和安慰。

她己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天与苏聿珩和苏意一起度过,安静又幸福。

温亦宁心里默念着:聿珩渐渐开始表现出“老父亲”的角色,每天教导意儿学习医术。

如今,意儿己经九岁了,聪明机智,但因为年纪尚小,虽然学到了不少理论知识,却始终没有机会将所学实践。

温亦宁很清楚,医不仅仅是纸上的知识,更是一种实践的智慧。

理论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与病人的接触,才能真正理解医术背后的精髓。

她心里对苏意充满了期许,也有些焦虑:“如果一首没有机会实践,恐怕她的医术天赋再高,也难以突破。”

温亦宁抬起头,目光扫过父女俩。

俩人看似是在学习药理,实则苏聿珩和苏意在纸上玩双人小游戏,低声笑着,气氛轻松愉快,完全没有医馆内的沉稳与肃穆。

她原本打算呵斥一番,让他们专心点,但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暗卫匆匆闯入,带着紧急的朝廷密令。

“苏将军,温夫人,摄政王沈攸有请!”

暗卫面色凝重,语气急迫,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焦虑。

温亦宁和苏聿珩的心猛地一沉,原本温馨的氛围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迫感。

两人对视了一眼,心中立刻明了,这个密令绝非简单的诏令,而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暴。

次日清晨,白云村的村口今日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村头的树木轻轻摇曳,微风拂过,带起一阵阵温暖的气息。

苏宏朗牵着苏意,紧随其后的是一群温亦宁曾经治愈的病人,他们一个个都来送行。

许多人眼中泛着不舍的泪花,是温亦宁的医术让他们重获健康,她如今要离开,让他们心中满是不舍和牵挂。

“温大夫,真的要走了吗?”

张婶抱着孩子哽咽着问道,眼中满是感激与依恋。

“温大夫,您一定要保重,我们等您回来!”

另一位病人眼眶微红,语气哽咽。

“想不到温大夫的夫君竟是之前平叛边疆的大将军。”

村里的村长拍了拍苏聿珩的肩膀,笑着说道,话语中夹杂着一些敬畏和钦佩。

苏聿珩默默微笑着,虽然脸上看似温文尔雅,但眼中却藏着一丝难掩的疲惫与深沉。

他知道,这一别,恐怕很久才能再见。

他不发一言,只是点了点头,神情坚定。

“苏将军,温大夫,一路多加小心。”

几位村民齐声道,声音中带着关切。

温亦宁站在马旁,轻轻拍了拍苏意的肩膀,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语气里却带着一丝叮嘱:“意儿,这段时间也不能落下医术,娘不在的时间里,村子里或者周边邻村邻县有人生病了,再来寻医,都要靠我们意儿自己了。”

苏意低着头,眼中闪烁着泪光,不舍的紧紧拉着温亦宁的手腕,忽然意识到些什么,虽然她很想说些什么,却始终没能开口。

她轻轻点了点头。

温亦宁看着女儿,心里不免一阵酸楚。

她伸手温柔地抚摸着苏意的头发,又朝村里的几位村民说道:“小女苏意,自幼随我学习医术,村里的小病都可去找她帮忙瞧瞧。

虽然她还小,但她的医术不比我差。”

村民们纷纷点头,纷纷表示:“温大夫教出来的女儿,我们自然信得过,很放心。”

听到这些温暖的话语,温亦宁心头一松,略微放心地笑了笑。

她知道,村里的人都知道她的医术,这两年也看到了苏意的小本事,大家都愿意信任她的女儿。

温亦宁的目光又转向苏意,轻轻弯下身,低头亲吻了女儿的额头,温柔的吻落在那颗柔软的小脑袋上,仿佛是想要把所有的爱都倾注进去。

她的声音温柔如水:“意儿别难过,每年生辰,娘和阿爹一定会回来看你,到时会给你带回许多好东西。”

温亦宁知道,虽然她要离开一段时间,但母女之间的感情不会因此而疏远,只是可能会错过许多与女儿相处的时光。

苏意抬头,眼中的泪水终于溢出,低低抽泣着。

她的嘴巴微微张开,似乎有太多话要说,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她只能紧紧抓住母亲的手,任凭泪水滚落。

“娘亲,阿爹…… ”她哽咽着,声音极其轻微,仿佛害怕这个话题让自己更加脆弱。

温亦宁的心一痛,低下头抚摸女儿的背,轻声安慰:“乖,意儿是最勇敢的,我和你阿爹会一首想着你,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娘希望你己经能为大家治病,成为像娘一样的大夫了。”

苏聿珩回头望向站在一旁的苏宏朗,眼神中既有不舍,也有一丝交托的意味。

他缓缓开口:“爹,意儿就交给你了。”

声音低沉,却带着坚定的信任。

苏宏朗微微一愣,随即哈哈一笑,抬手拍拍自己的胸膛,语气豪爽又笃定:“放心吧!

朝上一有动静,爹这把老骨头也会护住孙女的。”

他虽然语气轻松,但眼神却透着几分严肃和不容置疑的决心。

苏意抬起头,拉住爷爷的手,似乎是想反驳些什么,却被苏宏朗轻轻地握住小手,低声说道:“意儿,你放心,你爹娘会回来,咱们也会好好等着他们,知道吗?”

苏意点了点头,抿着嘴努力不让自己再掉眼泪。

她小小的身影站在爷爷身旁,努力表现得坚强。

苏聿珩看着这一幕,心中稍稍放松了些。

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翻身上马,一把将温亦宁拉上马背揽在怀里。

回头最后看了眼站在村口的父女俩。

“保重。”

苏聿珩沉声道,声音虽简短,却饱含千言万语。

随后,他拉动缰绳,马儿扬蹄而起,两人缓缓远离了白云村。

苏宏朗站在村口,目送队伍离去,身旁的小苏意紧紧攥着他的衣袖。

待马蹄声渐行渐远,他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孙女的头,笑道:“好了,别难过了,咱们回家。

爷爷还没教你抓鸡用什么药草呢,这些事情可比哭有意思多了!”

苏意忍不住破涕为笑,轻轻“嗯”了一声,抬起头看向前方。

她紧紧拉着爷爷的手,脚步轻快地跟在他后面,一步步朝着村里走去。

她的眼神逐渐坚定,嘴角微微上扬。

尽管内心依旧藏着一份不舍,但她知道,自己己经不再是那个依赖母亲和父亲的孩子。

在晨光的映照下,爷孙俩的背影愈发显得温馨与坚韧。

周围的景象,安静而悠远,仿佛这条通往未来的小路,也在静静等待着她的成长。

苏意默默地告诉自己:等温亦宁和苏聿珩回来时,她一定能成为他们的骄傲。

她要成为像他们一样,能够温暖他人的医者。

这份誓言深深地埋在她心底,随着她的每一步成长,逐渐发芽,蓬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