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回家过春节前刚和男朋友吵过一架,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这些问题让张若希发现自己和男朋友三观不合,很多事情根本没办法聊到一块去。
就算是同一件事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也都是不同的,而且他们相处的这三年里己经因为这些小事吵了无数次了。
张若希一想到以后每天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和对方一首吵闹他就没办法接受,他觉得自己和男友说真的不合适,他们一首这样吵是没有办法一起生活的。
他觉得男朋友的观念还处在父母那一辈,甚至可能还没有自己的父母思想开明,她也一首尝试着改变男朋友的观念但是没办法男朋友根本不听自己的,他己经受够了不想在继续这样的生活了,他想找个机会和男朋友好好的谈谈。
所以今年他们都是自己回自己家过年的,刚回家的第二 姑妈家叫吃杀猪饭,张若希就去了,晚上收碗的时候还和大表嫂谈起男朋友,大表嫂还劝说本来不是很同意男朋友的小舅妈。
“小舅妈,若希和孟挥的事你们说怎么看的是不是要结婚了啊?”
韩芬(张若希妈妈)听了一边继续洗碗一边说;“其实我是不怎么赞同他们的,孟挥大了了若希九岁多,他们的思想也不会同频的。”
“小舅妈,你也不能只想这些啊。
年纪大一点反而会疼人,懂事。
你看看俊东我们岁数差不多,他就要比我幼稚,只顾自己根本不管家里的事。”
其实听着表嫂的话张若希也觉得男朋友对自己确实好的没话说,但是观念不合注定是走不长久的,他们的观念,见识都不一样,两人之间没有共同的话题。
她还是觉得要找个时间好好的和男朋友谈谈,这样终究是不可以的,对谁都不好。
帮表嫂收拾好碗筷回家的路上母亲还说:“人心是怎么想的,妈妈觉得你表嫂说的也不错。”
“妈妈,我想我和他还是算了。
我们观念不一样”“观念不一样是正常的啊,慢慢磨合就可以了。
虽然妈妈之前不同意一是因为太远了,二是他大你那么多。
现在妈妈也想通了,只有你们互相喜欢就好。”
“妈妈,他老是用老一辈子的观念来约束我,这就算了,他还说了以后结婚了,我是不允许回来扫娘家的墓的这是他们哪里的习俗怕我家祖先保佑我富起来了压他一头。”
“不是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些,而且说句难听的话,就算你富起来难道这钱你还能不给他用似的。”
韩芬拍了拍张若希的手心疼的看着自己的女儿。
“那你前两天赌气自己回来过年又是怎么了,你们吵架了。”
提起这事张若希无奈的点点头:“嗯,他说我们家亲戚多将来客也很多,他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些事情,以后我们家这边的客我自己处理,除非是硬性要求一定要他到的客,不然他要上班没空来。”
“他这人怎么这样,我们家人多这是他一首都知道的事情啊。
我们还没有嫌弃他们家人少就那么几个他倒是先嫌弃我们了。”
“好了妈妈,这个事我会去处理的。
过两天他可能会来我们家,你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吧。”
韩芬点点头,牵着女儿的手朝家里走去,晚上韩芳有把这事告诉了张庆(张若希爸爸),张庆之前就觉得他们两个长久不了但是看着他们都想结婚了也没有在说什么,现在知道了这事第二天早上就来找张若希了。
“若希,你起床没有?”
“起了爸爸,我在写小说呢,怎么了?”
“你先出来,爸爸有话要跟你说”“好的,爸,你等一下。”
等了一会张若希打开了房间门看着爸爸坐在堂屋(注:堂屋就是摆放贡桌贡奉天地,过年过节点香贡奉的地方,贡桌在最里面一开门就可以看见,贡桌的左边第一间是张若希的房间,第二间是张家二老的房间,弟弟张若宁的房间在二楼。
贡桌的前面也是一个客厅,只是叫法不一样)的沙发上,张若希挨着张父坐下来。
“爸爸,你要和我说什么?”
“你和孟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之前我就不赞同你们在一起,他的父母人品不行,你嫁过去要吃苦的。”
“爸,你怎么知道他爸妈人品不行的。”
“你爸比你多活了那么多年,看人看事还是比较准的,你看他家和他三个姑妈都不合,舅舅定居西安不敢说,但是她妈和她小姨一不和。
总得就怎么几个亲戚还一个都不合这他们家肯定是有问题的。
一个不合两个不合还好说,那有一个都不合的。”
“爸,你这厉害啊,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门爸妈人品不好”“看一个人的品行,不是看这人怎么样就可以了,还有看看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不然你出去看看周围邻居有谁说你妈和我的不是,亲戚之间也是常来常往的。”
“亲戚常来常往的,我想起来了。
孟挥说明天是我的本命年不能结婚但是他想上门来先把婚事定了,但是也一个要求就是,我们家去送亲(注:就是女方除父母因为其他关系很近的人由女方父母安排一起把新娘送到男方家,在那边吃完第二 的午饭在回家)的人不能太多,不能超过他们家的客人。”
“你这有点远,送亲的有些会晕车,有些年纪又大了,一个不会去多少人吧应该也就二十多人,三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