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叠的现实
林薇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一丝关切,也带着隐藏得不那么巧妙的犹疑。
齐星河勉强一笑,伸手接过她递来的咖啡。
掌心微微颤动,仍能感觉到那层看不见的波函数在皮肤之下跳动。
那不是幻觉,他很清楚。
他的身体己经发生了改变,只是没人能看见,没人能测量。
也许除了他自己。
“我去趟生物信息实验室。”
他说。
林薇怔了怔:“您不是物理系的?”
“现在可能不是了。”
齐星河推开门,步履坚定。
清北大学主校区的地下三层,隐藏着一处为高级研究项目预留的灰***域——生物信息研究中心,拥有全校唯一一套“神经量子态探测装置”,原本是用来研究意识与梦境的。
他刷了权限卡,进入白色舱室,将电极贴在太阳穴、后脑、脊柱神经节处。
设备启动。
一分钟后,主屏幕上开始跳出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图像:非对称量子概率云图。
“还是这玩意儿……”齐星河看着那幅图,喃喃低语。
这是他这几天来第三次在不同设备上看到这玩意。
问题是:这玩意不是人脑会主动发出的。
——它只能在“量子干涉被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也就是说,他的大脑己经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一个“观测干涉源”。
“我不是观察世界,而是世界通过我在选择自己。”
一念至此,他的左眼视网膜忽然跳出一行光粒信息:观测场构建中……薛定谔灵根激活度:3.7%检测到现实观测差异,是否启动叠加态模式?
他下意识地点头。
下一个瞬间,他看到另一个“齐星河”站在玻璃屏幕后方,身上穿的还是三天前的那套实验服,脸上带着疲惫又警惕的神情。
“你也是我?”
“我是‘你’在没有按下隔离按钮那一条现实线上的版本。”
那人冷冷回答,“你早就该明白,这一切不是巧合。”
两个“齐星河”相互对视。
玻璃屏幕在下个瞬间碎裂成无数量子云雾,两人融合为一。
剧烈的头痛席卷而来,齐星河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地,但大脑中却多了一组陌生而完整的记忆:某处戈壁深处的地震监测数据;一串频率重复到反常的地脉共振;一道从未被报告的“等离子浮像”图像;以及……一个名字:昆仑量子遗迹 · Q-1992封锁工程两个小时后,齐星河坐在清北档案馆的机密文献区域,一边翻着纸质老档案,一边强压着心头狂跳的心脏。
他终于找到了关于Q-1992的官方记录:“本项目于1992年在昆仑山区域启动,初为勘测地下震荡原因,后转为军事密级项目。
疑似发现存在‘非人工构建’的高维结构残迹……因触发未知能量场导致项目组部分成员出现‘人格模糊’、‘思维同步’等异常症状。”
那份档案末尾,有一张模糊的照片。
照片背景是昆仑山口,一群穿着上世纪老式科研服的人站在一块裂开的石碑前。
而石碑上,赫然刻着三个字:《修真门》齐星河双眼猛然收缩。
“这不可能……修真是神话,是古代传说……怎么可能和九十年代的遗迹扯上关系?!”
这时,他的通讯器忽然震动了一下。
未知联系人发来通讯请求:编号Ω-117,验证口令:“麦克斯韦妖,是否存在?”
齐星河盯着那行字,喉结上下滚动。
这是……他在薛定谔态中,那个名叫“云弦”的神秘少女临消散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他点下接通键。
画面中浮现的不是人影,而是一张信息干扰严重的图像,背景似乎是在海底深处,能隐约看到光柱穿过金属结构。
一个声音响起,低沉,如同机械与人声混合:“观测者齐星河,你己进入第一层共振区,遗迹己知,天道可测。”
“我们是——海森堡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