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风景我已经领略过了,那是前年的夏天,趁着还未过季的荷月景致,去欣赏了一番江南的惬意。
而今年,我又要再一次登上下江南的旅行,不过不在夏季,而是“反弹琵琶”,看一看冬季的江南。
去年的下半年,我有时闲来无事便会看看央视推出的一档综艺,名为《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这档综艺用情景剧的方式大概演绎唐宋八大家每一位的生平,同时还会设置一段古今碰撞,古人身处今天,看到如今盛况,发出感叹。
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更有意义,它能够同时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读过了某一位文学家足够多的文章,你就不免冲动,想去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近距离地与古人对话。
这种跨维度的文化交流,我一直觉得是无比神圣的。
也就是在我前往杭州前的半个月,我看了《宗师列传》中讲苏门三学士的几期,它讲述了苏公、大苏、小苏的生平,苏洵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轼对黄州、惠州及儋州的贡献;苏辙舍官救兄,驰骋官场的才干等等。
这一切,都算我通过节目阅读的万卷书,而吸引我行万里路的还是三苏对于各地的贡献。
这其中数苏轼对我的吸引最强,去苏轼到过的地方,不仅能看到其对当地的贡献,更能品尝到其发明的美食,可谓:观景知前人所为,品肴宣后世之名,游山玩水,兼尝美食,行万里路,何来枯燥?
苏轼有诗《自题金山画像》云:心似以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说来惭愧,我此次要去的杭州并未出现在诗中,但苏轼对于杭州——也就是宋朝的临安府可也有着不少的故事。
在此多说无益,在后续的游记中我再慢慢道来。
闲言少叙,书归正文,看官说正文在何处呢,那还要自出发点开始说起。
我乘坐着高铁从北京南前往杭州东,在高铁上,我看着窗外的风景,不说诗情画意,至少也颇有些自然的风光。
有时候,人们真的会忽略旅途中启程和返程这两个阶段,其实它们两者还是很重要的。
放远说近,就说这启程的路上,心中是企盼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