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桑皮纸上的星图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修复水车那日,林疏寒在榫卯接缝处摸到团湿软的苔藓。

青灰色木纹里嵌着半卷桑皮纸,泛黄卷边处洇出朱砂批注,像雪地里冻僵的胭脂虫。

他展开纸页时,二十年前的雨水气息忽然苏醒——这是明代《稼圃辑要》的佚失章节,祖父用簪花小楷在边缘写着:"芒种前三日,取菖蒲根与露水煎茶,可驱秧马之乏。

"姜穗来送艾草团子时,正看见林疏寒跪在井台边。

他面前摊着本防水笔记,激光扫描仪在古书上投下蛛网般的绿光。

"这些菖蒲驱虫法..."他抬头时眼镜滑到唇边,沾着糯米粉的指尖点在朱砂字迹上,"和我的生物制剂数据曲线完全吻合。

"暮春的雨在瓦当上敲着玉磬般的清音。

民宿阁楼里,姜穗把AR镜头对准雕花窗棂。

手机屏幕忽然漾开波纹,百年前的油纸伞从虚拟水波中浮起,伞面上晕染的黛青色山峦,正与窗外真实的远峰重叠。

"你看,"她将手机转向林疏寒,"老木匠在榫头里藏了桃木辟邪符。

"林疏寒的白大褂下摆扫过青砖地上的光影。

他正在调试全息投影仪,明代农书的三维模型悬浮在八仙桌上空,朱批文字化作流萤环绕着姜穗的发簪。

"第37页提到用螺壳灰改良酸性土,"他的呼吸拂动她耳后的碎发,"和我上周的土壤检测报告..."惊蛰的雷碾过云层时,他们在祠堂梁架上发现了铜钥匙对应的锁孔。

尘封的暗格里有本蓝布封面的观测日记,姜穗祖父的字迹如稻穗般舒展:"壬戌年谷雨,见七星瓢虫聚于东南井栏,翌日稻飞虱尽退。

"林疏寒的指尖抚过霉斑,忽然说:"能带我去看看那口井吗?

"清冷的月光洒落在井口,仿佛一层薄薄的银纱。

当它透过井水照到井底时,却被那幽深的黑暗无情地吞噬,碎成了一片片闪烁着银光的鱼鳞。

就在这时,林疏寒手中紧握着的取样瓶脱手而出,宛如一颗流星般首首坠入那无尽的黑暗之中。

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原本漆黑一片的井壁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忽然亮起了星星点点的微弱荧光。

那些荧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似萤火虫在空中翩翩起舞,给这口神秘的古井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站在井口的姜穗紧紧攥着绳索,掌心不知不觉间己经沁出了一层细密的薄汗。

她的心随着井底传来的声音而剧烈跳动起来,仿佛要冲破胸腔的束缚。

只听井底传来一阵沉闷的声响,紧接着便是林疏寒兴奋的呼喊声:“是发光菌丝!

这些神奇的微生物正在分解重金属呢!”

他的声音在狭窄的井道内回荡,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

姜穗甚至能够感觉到他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都如同鼓点一般重重地敲击在自己的心上。

与此同时,绳索与手掌之间的摩擦产生的灼痛感也越发强烈,但此刻这种疼痛似乎己经不再重要,因为她完全沉浸在了这个令人惊喜的发现所带来的震撼之中。

他们在子夜时分并头翻阅泛黄的日记。

林疏寒的平板电脑泛着冷光,姜穗手腕上的老银镯不时磕碰桌沿。

当祖父记录"用苦楝汁混合草木灰"那页,两人同时指向对方正在看的段落——他的生物制剂成分分析曲线,正与她手机里的古法配方惊人相似。

晨雾漫过生态砖墙时,姜穗发现林疏寒蜷在茶室榻榻米上睡着了。

投影仪还在空中旋转着古村落的3D模型,他手里攥着半块艾草团子,睫毛在脸颊投下青灰色的影。

她轻轻取下他的金丝眼镜,看见平板电脑停留在凌晨三点的笔记:"传统农谚是大地用千年时光写下的实验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