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反复思索,在当下诸多途径里,以绣坊掌柜的身份深入苏州织造局探寻真相,或许是最为可行的选择。
苏州织造局,作为皇家在江南地区设立的关键机构,承担着为宫廷供应精美丝织品的重任。
其内部构造宛如迷宫般复杂,戒备森严程度超乎想象,往来穿梭的皆是达官显贵,或是与宫廷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周身环绕着神秘而高贵的气息。
为了此次至关重要的出行,苏梓瑶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心筹备。
她步入自己的衣柜,那里仿若一个丝绸与刺绣的小型博物馆,各类服饰琳琅满目。
她的目光在众多衣物间游移,最终定格在一套淡紫色旗袍上。
这件旗袍的丝绸面料,是她亲自前往江南丝绸坊挑选的顶级货色,触手柔软顺滑,仿佛流淌的月光。
旗袍之上,牡丹刺绣由她亲手一针一线勾勒而成,每一朵牡丹都饱含着她的心血。
花瓣层次分明,色泽过渡自然,纹理细腻得如同真实牡丹的脉络,仿佛只要微风轻拂,这些牡丹便能在旗袍上摇曳生姿,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她又挑选了一件白色丝绸披风,披风的边缘由绣坊中手艺最为精湛的绣娘,用极细的金线绣制出繁复精美的花边,针法独特,每一个花纹都宛如一件微型艺术品。
当她披上披风,整个人宛如从古老画卷中走出的仙子,端庄优雅中透着神秘的气质。
一切准备妥当,苏梓瑶登上那顶装饰典雅的小轿。
小轿由雕花楠木打造而成,轿身两侧雕刻着寓意吉祥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
轿夫们步伐稳健,小轿在石板路上缓缓前行,轻微的颠簸仿若一首轻柔的摇篮曲。
但苏梓瑶丝毫没有放松,她的思绪早己飘向了即将抵达的织造局。
她在心中反复演练着进入织造局后的种种场景,思索着如何与管事巧妙周旋,怎样从对方不经意的话语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线索,就像一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细致地谋划着每一步战略。
没过多久,小轿稳稳地停在了织造局门口。
门口的守卫宛如两尊威严的石像,身着笔挺的深蓝色制服,制服上的金色丝线绣着象征皇家威严的图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光芒。
他们手中紧握的长枪,枪尖锋利无比,寒光凛冽,仿佛能瞬间穿透任何敢于冒犯的敌人。
苏梓瑶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迈着轻盈却坚定的步伐走上前去。
她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这微笑里既有身为绣坊掌柜的自信,又带着初次到访的谦逊。
她双手递上精心准备的名帖,名帖的纸张是从京城专门定制的宣纸,质地坚韧且富有光泽,上面的字迹是她花费数日,一笔一划精心书写而成,工工整整地表明了她 “锦绣阁” 绣坊掌柜的身份。
守卫接过名帖,眼神中透露出审视的目光,他先是仔细端详名帖上的每一个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接着又上下打量苏梓瑶,从她的穿着打扮到言行举止,试图从中判断她是否值得放行。
在这短暂而又仿佛无比漫长的沉默后,守卫微微点头,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苏梓瑶心中的一块石头这才稍稍落地。
踏入织造局的刹那,苏梓瑶仿佛置身于一个丝与线交织的梦幻世界。
局内,机杼声连绵不绝,这声音或急促、或舒缓,交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独特乐章。
每一声机杼响动,都像是在诉说着苏绣传承千年的故事,有着一种能让人灵魂沉浸其中的魔力。
绣娘们身着统一的浅蓝色服饰,这种颜色清新淡雅,如同春日里的蓝天,与周围摆放整齐的织机、绚丽多彩的丝线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她们的身影在织机间忙碌穿梭,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她们无关,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织机和那一根根承载着她们梦想与技艺的丝线。
她们的双手如同灵动的舞者,熟练地操作着织机,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流畅,从丝线的穿梭到图案的勾勒,一气呵成,仿佛她们不是在进行手工劳作,而是在编织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这些梦境里有山川河流、花鸟鱼虫,还有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一位年轻绣娘的引领下,苏梓瑶朝着管事的房间走去。
一路上,她看似随意地欣赏着周围的环境,实则暗中留意着每一个细节。
她发现,织造局内的布局严谨而有序,每一座建筑的位置、每一个设施的摆放都经过精心设计,没有丝毫的杂乱。
墙上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绣品,这些绣品题材广泛,有的绣制的是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波光粼粼的湖面、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随风摇曳的垂柳,仿佛能让人闻到水乡的清新气息;有的则描绘了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场景,人物的神态、动作栩栩如生,仿佛将那段历史鲜活地呈现在眼前。
这些绣品无一不彰显着苏绣的高超技艺,针法之细腻、色彩之丰富,让苏梓瑶这位资深绣坊掌柜也不禁暗暗赞叹。
终于,她们来到了管事的房间。
管事赵坤正坐在一张雕花红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审阅着账目。
书桌上堆满了账本和文件,他的眼神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间来回移动,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难题。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瞬间落在苏梓瑶身上。
这目光中充满了审视与怀疑,仿佛要将苏梓瑶看穿,评估她此行的真实目的和能力。
苏梓瑶见状,优雅地微微欠身,行了一个标准的礼仪之礼,这个动作既展现出她良好的教养,又表达了对管事的尊重。
她微笑着开口说道:“管事大人,久仰大名。
小女子苏梓瑶,乃‘锦绣阁’绣坊的掌柜。
今日冒昧前来,是想与大人商讨承接一批为皇家制作绣品的事宜。”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在房间内轻轻回荡,语气不卑不亢,让人听起来既舒服又感受到她的自信。
赵坤闻言,微微挑起眉毛,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他缓缓站起身来,绕着苏梓瑶走了一圈,再次仔细地打量着她,从她的服饰材质到配饰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暴露破绽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他开口道:“苏掌柜,这皇家绣品可不是一般的活计,每一针每一线都关乎着皇家的颜面,容不得半点差错。
你当真有这等精湛的手艺?”
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毕竟皇家绣品的制作要求极高,不仅需要绣工技艺登峰造极,还需要对皇家的审美和喜好有深刻的理解,一般的绣坊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
苏梓瑶不慌不忙,脸上依旧挂着自信的微笑。
她轻轻抬起手,从袖中取出一幅精心装裱的绣品,这便是她的得意之作 —— 一幅用 “水路盘金绣” 技法绣制的《龙凤呈祥图》。
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绣品,刹那间,一幅气势恢宏、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图展现在众人眼前。
图中的龙身矫健有力,鳞片由纯金丝线绣制而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龙须随风飘动,仿佛这条龙随时都会从绣品中腾飞而起,遨游天际;凤鸟身姿优雅,羽毛色彩斑斓,每一根羽毛都用了多种颜色的丝线细细绣制,过渡自然,宛如真实的凤羽。
凤尾长长的,宛如一条绚丽的彩带,在风中轻轻飘动。
金线沿着精心设计的 “水路” 蜿蜒游走,勾勒出龙凤的轮廓,每一处针脚细密整齐,针法之精妙让人惊叹不己。
绣品中的龙凤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相互嬉戏,周围的云朵、火焰等图案也绣制得极为精美,云朵仿若在飘动,火焰仿佛在燃烧,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将一个祥瑞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
赵坤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原本的疑虑顿时消散了大半。
他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说道:“苏掌柜果然好手艺,这绣工堪称一绝。
不过,这生意可不好做啊,最近局里出了些事,怕是……” 他的话语戛然而止,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担忧的神情。
苏梓瑶心中一动,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获取关键信息的绝佳机会。
她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哦?
不知出了何事?
若是小女子能帮上忙,自当尽力而为。”
她的表情自然,语气关切,让人感觉她只是出于单纯的好奇和热心。
赵坤叹了口气,坐回到椅子上,神色显得有些疲惫。
他说道:“不瞒苏掌柜,最近局里的绣娘们接二连三地出事,死的死,伤的伤,人心惶惶。
这活计都快没法正常干了,上头的压力也大得很啊。”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显然这些接连不断的事故让他头疼不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苏梓瑶心中一惊,她意识到此事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复杂和棘手。
她轻声安慰了赵坤几句,话语真诚而温暖,让赵坤原本紧绷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
随后,她便礼貌地告辞离开。
走出织造局,阳光依旧明媚,暖烘烘地照在身上。
然而,苏梓瑶的心情却如同坠入了冰窖般沉重。
她在心中暗自思忖,决定从周婶手中的那枚 “劈绒针” 入手,寻找解开谜团的线索。
她清楚地记得,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关于 “劈绒针” 的记载,这种针法在明代极为盛行,当时的绣娘们用这种针法绣制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
但后来由于工艺过于复杂,对绣工的要求极高,逐渐失传。
能够熟练使用这种针法的人,必定对明代苏绣工艺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苏梓瑶决定去城中的藏书阁碰碰运气,她期望能在那里找到一些关于 “劈绒针” 的线索,说不定还能从中发现与《永乐大典》相关的蛛丝马迹。
就在这时,一首暗中保护苏梓瑶的暗卫萧风现身了。
萧风身形矫健,犹如一只敏捷的猎豹,动作轻盈而迅速,仿佛能在瞬间消失于无形。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能洞察周围的一切细微动静。
他悄无声息地走到苏梓瑶身边,轻声说道:“苏姑娘,此事危险重重,我陪你一同前往。”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一道坚实的屏障,让人感到无比安心。
苏梓瑶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有萧大哥在,我便安心多了。”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感激,萧风的出现,让她原本沉重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
于是,两人一同朝着藏书阁的方向走去,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拉得长长的,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充满未知与神秘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