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媒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喜鹊门前唱不休,一家有女百家求。

媒人踏矮槛三尺,阿秀为何不点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春种、秋收、冬藏,历经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延续至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翻开了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崭新的一页,田地包产到户就是这段时期的重要产物之一,它带动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就连那些平时偷懒耍滑、游手好闲的人,见没有大锅饭可吃,自然也得动起来了,要不然去哪里找西北风喝呀。

阿秀他们家三口人,分得了不到一亩的放水田,这还是村里对他们这个特殊家庭的照顾,前面也说了他们这个村子人多地少,又是丘陵地带,旱田较多。

“秀,连日来雨下个不停,正是犁旱田的大好时机,可是你姥爷的腿不争气,老毛病又犯了,我趁现在还没下雨,去隔壁家问问你郑叔有没有时间,请他过来帮一下忙,”姥姥叹了口气出门了。

“姥…”阿秀还没叫出口,姥姥己经不见踪影,因为是春耕农忙时节,时间宝贵的很,阿秀这段时间也没有去服装店,在家里帮忙干些农活,减轻二老的负担。

“哟…秀在家呢!”

一阵爽朗的笑声充斥着整个院子。

“嗯!

是王婆呀!

哪阵风把您给吹过来呀?”

阿秀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到,她放下正在洗的衣服,抬起头来见是王婆,赶忙站起来跟她打招呼。

其实,上门说媒的人也不只王婆一人,阿秀也是见怪不怪的。

王婆是这个地方出了名的媒人,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她呀,因能说会道,好保媒牵线,又姓王,大家都习惯叫她王婆,真实名字倒没几个人知道,个头不高,肥嘟嘟的像球一样,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满身肥肉律动感十足,古来媒婆好像大多数都长成这样子吧!

她的嗅觉十分灵敏,哪家有女孩子可以找婆家,哪家有男孩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基本上是了如指掌。

“怎么…这是不欢迎我吗?”

王婆话中带着酸。

“哎哟!

王姨,看您说的,我哪敢不欢迎您呀,只是想到您是大忙人,应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阿秀明知故问,说的一套一套的,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得很,媒婆上门能有什么别的事情呢!

“不愧是老郑家聪明伶俐的女娃子,我这次来找你…姥姥有点事情要说呢!”

本来是想首接跟阿秀说相亲的事情,可又怕姑娘家害羞,所以话锋转了一转。

“哦!”

阿秀起身走到屋子里搬来板凳,然后热情地说:“您坐会儿哈,我去倒点水给您喝。”

“哦…不用,”王婆坐下顺便翘起了二郎腿。

“那好吧!”

阿秀又自顾自去忙了。

“秀,你姥姥没在家么?”

王婆东瞧瞧西看看,一双三角眼停在阿秀的身上来回打量,心想:“这妹子是越来越水灵漂亮了,这脸蛋…这身材…”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啧啧”的声音。

“嗯,姥姥去郑叔家有点事,”阿秀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王婆,见她这副德行,心里有点想吐。

“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呢?”

王婆又问。

“您稍坐一会儿,应该很快就回来了。”

阿秀小声回答,眼皮抬都没敢抬一下,生怕对上王婆的三角眼。

就这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院子外面传来,姥姥的人还未进院子声音倒是先进来了。

“秀,你郑叔答应明天帮我们家来犁田,好财气,”好财气是姥姥的口头语,看得出来,这件事情敲定下来,姥姥的身上好像放下了一个千斤重的大石头一样,她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说,根本没发现院子里还有其他人在。

“哟!

秀她姥姥,我一个这么大的活人杵在这里,感情是没看见呀?”

王婆尖细的声音阴阳怪气。

“哎哟…我这该死的眼睛额!

光顾说话了,还真没…”姥姥赶快把话收住,一脸的歉意,“老姐姐,没关系啦!”

王婆慢悠悠地从板凳上站了起来拍了拍姥姥的肩膀。

“大妹子来了多长时间了?”

姥姥牵着王婆的手往房间里走。

“来了有一会儿,上次跟你说的那个事情考虑得怎么样?”

王婆笑着看向阿秀。

“这个…这件事情我跟我们家孙女提了一嘴,她倒是没反对,只是…只是不知道这个男娃子人品怎么样?”

其实姥姥心里己经有数了,她早段时间悄悄地去李家庄察看了一番,也向旁人打听了一下李老根家的情况,证明王婆所说基本不假。

“这个…你大可把心放到肚子里,人品绝对没问题,”王婆打着包票说。

“大妹子啊!

话莫说太满了哟,你又不是他们家什么人,怎么会对男娃子的脾性这么了解呢?”

姥姥撇撇嘴笑着说。

“老姐姐,这户人家的孩子你大可以放心,他们家的家风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好,母慈子孝 兄友弟恭…”王婆不愧是一张名嘴呀,说起话来有板有眼滔滔不绝,还想继续说下去。

“好了,大妹子 难怪有人说媒婆的嘴,还有那个什么…什么…死人都会给你说活过来了,”姥姥笑着打趣她。

“哈哈…,”王婆跟着不好意思笑了起来。

“大妹子,为我们家秀的事情辛苦了,我去煮碗面条给你吃,”在当地姥姥是出了名的热情好客。

“老姐姐,不用了,坐下聊会儿,我等下回去还有事情呢,”王婆拉着姥姥继续坐下来。

“这…怎么好意思呢。”

“没事,下次有机会吃呢!

这次来主要是想跟你说一声,这个男娃子刚好从城里回来了,不如约个时间让两个年轻人见见面了解了解,你觉得怎么样?”

王婆的三角眼一眨不眨地看着姥姥。

“嗯…这样也好,毕竟孩子大了,他们的事情还的让他们自己做主,我们做长辈的只有参考权。”

别看姥姥是农村老太太,但思想比较开明,也很有见识。

“那就这样吧,等我的好消息哈,”说完,王婆急匆匆地走了,看样子是真的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