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不识字,一辈子务农,母亲初中毕业。
麦子六岁那年,麦子母亲当了代课教师。
父母总是很忙,忙到没时间吵架。
麦子的青少年时期一首都是忙于帮助母亲做家务和父亲的农事。
这个阶段,麦子学会了许多的生活技能。
洗衣、做饭,饲喂鸡、鸭,养猪、养羊;她喜爱身边所有的小动物,并且不准父亲去变卖它们。
父亲每次买卖牲畜,都是瞒着麦子去做;有一次她的宝贝羊被卖给了同村的一户人家,她和姐姐知道后,硬生生从他家把羊给牵了回来。
碰上杀鸡杀鸭,麦子也是在边上大叫着这个不准杀哪个不准杀的。
弄的麦子爸很恼怒。
麦子妈在附近的小学教书,村上每年都有工分补贴,学校里还领着一份微薄的补贴。
麦子十一岁时,农村进行了生产责任制改革,麦子家分到了许多田地,麦子的父亲只能把正在上学的哥哥、姐姐及麦子不时的从学校拉回来帮家里抢收和播种庄稼。
同村的别人家都是一大家人在一块儿欢天喜地有说有笑的干着活,只有麦子家大部分时间是麦子爸爸一个人形单影只的在一块大田里一点点侍弄着土地。
麦子爸爸每每看到别家两天就种完了一块田,心里总是着急又上火。
谁让他家其他人都被关到了教室里呢?
麦子爸爸每每为这事和麦子妈吵架,说的最没水平的一句话是:“都去读书当官来剥削别人吗?”
麦子妈妈气急,总是骂他是个老顽固,对又愚又蠢的麦子爸爸非常失望。
麦子妈妈的父亲,麦子妈妈的爷爷和外公都是旧时代当官的。
麦子爸的这句话正好触痛了麦子妈的心。
麦子妈经常忙于学校教学,和麦子父亲吵架都没时间。
家里洗衣做饭,饲喂鸡鸭,养猪养羊,都是麦子和姐姐一同分担着在做,哥哥放学回来负责去田里帮父亲做农活。
麦子母亲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就奋不顾身的冲到田地,和麦子父亲一起种庄稼。
就在麦子姐姐和麦子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麦子的姐姐初中没毕业就主动放弃了学业,回家帮父亲打理起了家里的田地。
学校的老师为这件事还主动的来家里家访,劝说麦子母亲,一定不要让聪明的姐姐放弃学业。
可姐姐看着家里这一大摊子,无言以对。
麦子的成绩没有哥哥、姐姐好,但这不影响她上到高中。
当时,两个初中班,中途放弃学业的有三分之一,上到最后,合并成一个班。
就这一个班,能考上高中的,不足三分之一。
麦子高中毕业后,找的工作杂七杂八的。
那时姐姐嫁在了同村,姐夫在供销社做销售员。
麦子高中毕业时,姐夫承包了一个亏本的日杂店,让麦子帮忙打理。
麦子跟着姐夫学到了好多经商之道,为姐姐贫困的家挣足了家底。
之后,麦子还自学了毛衣编织,三千多元买了一台日本进囗的电脑提花编织机,做过两年时间的毛衣来料加工服务,但收入不太稳定。
最后还去过工厂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
二十多岁时,家人帮麦子找的对象要么是社办企业的小领导,又是抽烟,又是喝酒,很让麦子反感。
要么是常年在外的海员,心想,还不如不结婚自由,嫁了老公还不是一个人过。
麦子的心里纠结又失望,一个个都被她拒之门外。
麦子的心很大,期待着离开这个窄小的地方,去到远方。
林山的出现,给麦子带来了一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