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晴从小就喜欢跑,因为她总觉得只有奔跑才能摆脱脚下贫瘠的土地。七月的乡下,骄阳似火,田埂上的青苗在热浪里随着轻风微微摇晃。
十岁的李晚晴,脚上只穿着一双露出脚趾头的凉鞋,奔跑的速度却一点都不慢。
她背后紧追着她的弟弟李晚安,小她两岁,却总想超越姐姐。
李家住在河南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靠几亩地和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李父嗜酒,李母早年因生晚安时大出血身体垮了,两人都不算勤奋。
家里条件不好,李晚晴自小就懂事,帮着做家务、照顾弟弟。可也不知从何时起,李晚安开始慢慢地将姐姐的忍让视作理所当然。
那天下午,弟弟又在烦着:“姐,你能不能把我下半年学费的给我?妈说了,女人读书没什么用。”
晚晴皱着眉头瞥了他一眼:“学费的事我会和爸妈想办法,你别胡思乱想。”
晚安翻了个白眼,“不就想让你拿点钱吗,至于吗?”
十岁的晚晴,还没有能力分辨这种“理所当然”其实是毒刺般的吸血行为。但那一刻,她心里隐隐地觉得,这个弟弟似乎把她当成了一口随时可以汲取资源的泉眼。
夕阳下,晚晴看着被汗水打湿了头发的晚安,一时语塞。明明还是两小无猜,却已在不自觉地走向他们各自命运的分岔口。
2. 家庭中的偏颇
相对于别的家庭,李家对“重男轻女”这一观念几乎是明摆着。父亲虽然指责晚安不争气,但却认为男孩子才是家里的根。母亲每每看着晚晴时,也总抱怨她是个“赔钱货”。晚晴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出去,离开这个穷山僻壤的地方,去大城市找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晚晴在课业上很刻苦,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她天生倔强,不愿意低头向村里的人认可那种“女孩就该相夫教子”的生活。即便在闲暇时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她依旧紧紧抓住每次做习题、背课文的机会,努力往上走。
而弟弟晚安,除了在学校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