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童年
1996年的春天,仿佛被冬日的严寒紧紧缠绕,迟迟不肯展露笑颜。在北疆那片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冬日的尾巴格外漫长。直至最后一片残雪在阳光的温暖下悄然消融,大地才渐渐显露出一丝生机。六岁的莘思岩紧紧攥着母亲衣角,那衣角上补丁摞着补丁,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生活的艰辛。他瞪大眼睛,看着父亲用那***裂的手掌轻轻抚摸着新领的牧羊证,眼中闪烁着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憧憬。迁徙的候鸟掠过边境线上斑驳的界碑,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而他们的全部家当,仅仅只有两床薄被和一口早已生锈的铝锅,寒酸却又充满希望。
“岩娃子,这是咱的新家。”父亲蹲下来,用那指甲缝里嵌着黑土的食指,坚定地指向草原的深处。在那里,三十只瘦弱的羊儿在围栏里咩咩叫着,仿佛在诉说着对新环境的陌生与好奇。此时,草色尚未返青,荒原上一片萧瑟,但那一顶军用帐篷却在风中鼓胀如帆,成为了他们临时的避风港。母亲忙碌的身影在帐篷内穿梭,她将最后一把珍贵的高粱米倒进铁锅中,准备为家人烹制一顿简单却充满温情的晚餐。然而,就在这时,冰雹突然如倾盆大雨般砸在帆布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撒豆子般密集而急促,为这艰难的生活又增添了几分不确定。
转眼间,秋天悄然而至。莘思岩穿着母亲用化肥袋精心改制而成的校服,踏进了村里的那所简陋小学。教室的窗户上糊着塑料布,寒风从墙缝中肆无忌惮地钻进来,在生锈的炉筒周围打着转,仿佛也在诉说着这里的贫寒与不易。每天放学后,莘思岩都会绕道去供销社后门捡拾那些被遗弃的纸箱——那些印着“碳酸氢铵”字样的硬纸壳,在他眼中却是无价之宝,拆开来就是最耐用的作业本,承载着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1998年的冬天,那个冬天异常寒冷,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冻结。莘思岩刚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羊群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那天清晨,当父亲推开帐篷的门时,发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