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每月3800元,是他用三份***换来的——白天在影楼修图,晚上接婚礼跟拍,周末教社区老人用单反。
母亲总在电话里叹气:“拍星星能当饭吃吗?
你爸当年下岗也是……”他捏紧手机,窗外的车流声淹没了后半句 。
整理储藏室时,霉味裹挟着童年记忆扑面而来。
那本1998年的《天文爱好者 》杂志夹在父亲生锈的工具箱里,封面星云褪成暗褐色。
他想起七岁生日那晚,父亲带他去郊外看流星雨,手电筒的光束里飞舞着夏夜蚊虫。
如今父亲成了货车司机,腰椎间盘突出让他再也没提过星空 。
第二章:观星点的相遇市郊废弃气象站是网红打卡地,但林晓知道一条隐秘小径通向真正的黑暗区。
某个春夜,他带着二手淘来的赤道仪摸索上山,却在半坡撞见蹲着调试望远镜的女孩。
她的帆布包上别着北天极徽章,马尾辫沾着草籽,脚边保温杯飘出枸杞茶的气味。
“猎户座大星云在凌晨两点最清晰。”
苏瑶说话时没抬头,手指在星图APP上划出银蓝轨迹。
她是天体物理研一学生,导师要求她转攻数据建模,可望远镜目镜里的螺旋星系才是她的语言。
两人发现彼此都用胶片机:林晓的尼康FM2装着柯达E100,苏瑶的奥林巴斯藏着仙女座星系的长时间曝光 。
第三章:暗房里的光他们开始每周三夜探气象站。
苏瑶教他计算曝光补偿值,他带她尝试针孔成像——用易拉罐和相纸捕捉星轨。
某次暴雨突至,躲进铁皮屋的两人发现墙上贴着六十年代的气象记录表,褪色钢笔字写着“今日观测到日珥爆发”。
潮湿空气里,苏瑶睫毛上的雨珠让林晓想起暗房里显影液泛起的涟漪 。
母亲确诊甲状腺癌那晚,林晓在暗房冲洗照片失控痛哭。
苏瑶默默将D-76显影液换成停显液,救下即将过曝的底片。
“你看M31星系的光,其实来自220万年前。”
她指着照片上的椭圆光斑,“我们此刻的痛苦,或许在宇宙尺度里只是延迟抵达的星光。”
第四章:离别的光谱苏瑶收到普林斯顿录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