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口井,实际就是悬崖边一个石洞,洞口不深,常年都会有半洞口水,这水冬暖夏凉,山里的十来户人家都靠饮这口井水而活。
小女孩因个子矮小,手不够长,每次都爬在井沿上把小木桶伸进洞口打水,每次都只打半桶水才能提起来,就这样来来***不下十趟,这次她挑着水正走在回家路上,突然,山脚下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大叫到“蔓娃,跟老子死到哪切了,还不回来推磨……”“来了,跟到就回来了!”
小女慌忙回答道。
在桦国那片被土地改革浪潮席卷的农村,有一个宁静却藏着诸多故事的小村落。
村里有户人家,家中的老二,大家都叫她蔓娃,其实她的本名是“承蔓”。
承蔓的诞生,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
她的妈妈阮鄀怀上她时,没和家里人商量好,这可惹恼了她的奶奶厄皤。
在那个粮食并不充裕,一切都在新制度下摸索的年代,多一张嘴吃饭,对这个小家庭来说压力倍增。
厄皤多次强硬地要求阮鄀去打胎,每一次争吵,都让这个家的氛围愈发压抑。
那时候,乡里人都认可老中医摸脉来识别未出生孩子的性别,决定承蔓出生的转机在一位会摸脉的老中医身上。
当老中医把完脉,缓缓说出阮鄀怀的是男孩时,承蔓的命运才得以改变,她终于被允许在这个世界上降临。
承蔓自小就懂事得让人心疼,大人吩咐的事,她总是努力去完成。
可她做事的速度,却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
不管是在田间帮着除草,还是跟着妈妈做家务,她的动作总是慢悠悠的,给人的感觉就是反应迟钝,有点笨。
阮鄀还记得,承蔓快三岁了都还不会说话。
那时候,她满心焦虑,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哑巴,心急如焚地带着承蔓去看医生。
当医生告诉她,孩子一切正常,可能只是说话晚些时,她才稍稍松了口气。
从承蔓出生的那一刻起,厄皤就没给过好脸色。
那个月,承蔓的大姑也即将临盆,要生大表妹。
厄皤二话不说,把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