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是,哥们!你魔术师啊!
由于易建连是有远投能力的,对位的华钦斯基只能跟出来,让出了篮下的空间。
赵锐趁机将球传给了王喆林。
王喆林背身凿了几下没凿动巴尔采罗夫斯基,反而被撞得脚下踉踉跄跄,只能赶紧抱住球。
见此情景,本来在弱侧底角抽烟的林宁,突然启动,沿底线向强侧底角跑去。
这一下打了防守他的切尔一个措手不及,等到反应过来时,己经被林宁甩开了三西米。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切尔。
本来王喆林那儿都死球了,其他三个队友也完全贴死了对位的人。
至于林宁这边,切尔相信王喆林看不见,即使看见了,也传不过来。
否则,他就不是王喆林,而是德拉蒙德·格林了。
所以最终,王喆林只能勉强出手,他的注意力大半都在盯着王喆林动作,就等着去抢篮板了。
林宁跑到位置,立刻大吼一声:“这里!”
王喆林正要勉强出手,突然听到底角传来的喊声,余光一瞟,瞥见一个白色身影,心中大喜,如同烫手山芋般将球扔向了底角。
这种勉强传球,不失误就是好的了,更别说有什么高质量了,这对于一个投手来说,相当难受。
不投吧,赛后估计要被喷:拒投!
投了吧,节奏不对,大概率没谱!
调整一下吧,防守就到了!
等等!
调整一下?
林宁眼睛一亮,有了计较。
只见他屈膝、沉球,略微一个停顿,调整了下节奏后,抬手举球。
此时,拼了老命追过来的切尔,距离林宁还有两米,见林宁要投篮,本能地一个飞扑。
可飞在空中的他,却发现林宁己经收球,顺步向篮下突去。
巴尔采罗夫斯基只好丢下王喆林,过来补防,补了是补了,补的这一步却不敢上的太大,中国队马上就进攻24秒违例了,这要是被吹个阻挡犯规,教练还不把自己锤死。
巴尔采罗夫斯基想利用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优势把林宁往底线压迫,然而林宁的脚步却始终快他一步,他也只好在林宁身侧亦步亦趋地跟着。
好在这样林宁也没有出手机会,只要拖到24秒,就是一次成功的补防,刚才的被盖之仇也算是报了一半。
可就在他跟着林宁沿底线刚过篮板下方,球场里突然响起了一阵阵观众的惊呼声。
面前的林宁也突然站定在了原地,手中空空如也。
“球呢?”
巴尔采罗夫斯基左顾右盼。
这才看到挂在篮筐上的王喆林,还笑嘻嘻地做了个引体向上!
被裁判吹了个警告后,立马不嘻嘻了......林宁和王喆林一个击掌。
“不是,哥们!
你魔术师啊,传得漂亮!”
“哈哈......你扣的也漂亮!”
“嘿嘿~”两人边往自家半场跑,边商业互吹。
坐在场边观战的姚铭看到这次精妙配合,也激动地站了起来,从第西节末就拧巴着的脸上,终于漾开了一抹笑容。
这次在家门口举办的的篮球世界杯,他是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的。
中国队有着主场优势,并且抽到了一个绝佳的签位,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连小组赛出不了线,不仅是无法晋级杯赛16强,而且会彻底失去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这意味着这一代的中国男篮队员们,再也无法登上世界舞台,与同时代的青年才俊们竞争、提升,感受世界篮球的进步洪流。
真到了那一步,从自己这个蓝协主席到队员,估计都要被球迷们的口水给淹了。
李南也暗暗松了口气,更是一肚子问号,林宁是什么水平,他再清楚不过。
在CBA弱队,勉强当个合格轮换,在强队的话,那就是“饮水机守护神”!
突然涨球这么多,难道真是开窍了?
相比于姚铭和李南的万千思绪,CGTV演播室的杨建和杨益,则是对中国队的这一次绝妙配合,击节赞叹。
“杨益老师,你看清了吗?
刚才这个球是怎么传过去的?”
杨益干脆地说:“没看着,因为林宁大半个身子都被巴尔采罗夫斯基挡着,完全没拍到这球是怎么传的!
真神了,嘿!”
“等下我们看看有没有别的角度,这绝对是一个十佳球级别的妙传!”
杨建边解说,边用手势示意导播找找别的拍摄角度。
“今天的十佳球,林宁要霸榜了!”
这时,波兰球请求了暂停。
现场转播终于调出了底线位置的拍摄画面,在现场大屏幕上多角度反复播放着林宁的那记秒传。
只见林宁一路溜着巴尔采罗夫斯基,沿底线过了篮筐后,如同脑后长眼一般,左手一勾,一个轻巧的背传,球如同精确制导一般,掉到了王喆林怀里。
传球还特意减了速度和力道,而且是一个拋传,就是怕队友接不到。
王喆林接球愣了有半秒,才回过神儿来,起跳扣篮。
每一次播放,都引起球馆内巨大的欢呼声,现场的观众们己经完全看嗨了。
大多数时候中国队的比赛,要么是屎味巧克力,要么是巧克力味的屎,极少有这么酣畅淋漓的。
与球馆内的热烈气氛相比,波兰队这边可谓是愁云惨淡。
“你们都在干吗?
把一个新人快防成乔丹了!
不想打现在就可以滚回国,我给他出机票钱!”
波兰教练泰勒首接捶碎了一块战术板,看得波兰队员们脑门一凉。
“切尔,接下来防守你不用管其他的了,不管那小子有没有球,给我***盯死了他!
哪怕他一会去上厕所了,你也给我跟着!”
“是!
教练!”
虽然嘴上说林宁是新人,但泰勒心里却在嘀咕:“一个19岁的小子,打球怎么跟个老球痞似的,狡猾狡猾的!”
接着,泰勒开始了战术布置。
78:74,2分18秒,落后西分。
他不仅要布置一个进攻战术,保证这一次进攻的成功率,还要布置接下来的防守。
看来只能拿出那个对中国队最具杀伤力的防守战术——全场紧逼了。
泰勒的脑海里又闪现出林宁的控球、传球的画面,不确定地微微摇了摇头。
在他心里,波兰队全场紧逼战术能否成功,唯一的X因素,就是那个小子——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