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进四合院
同学们见到这种情况,都惊愕不己,这个向来调皮捣蛋的家伙中邪了还是咋地,先是早上自称老头子,接着抱头痛呼,这会儿又扮演起学霸角色。
看不懂!
真的看不懂!
大家只当刘光天一时兴起,要不了多久就会打回原形,也就没当回事。
下午放学后,刘光天迈着闲庭碎步往家里走去,一边走一边领略五十年代的西九城的风采,马路是那种老式的柏油路,路况大都比较狭窄,坑洼不平随处可见,自行车行驶在上面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
马路两边栽种着高大的杨树,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绿色的天幕,偶尔会有一辆老式的公共汽车缓缓驶过,伴随着清脆而响亮的喇叭声。
路边的商店和饭馆也都很有特色,招牌大多是木质的,上面写着龙飞凤舞的大字,透出一股浓浓的老北京味道。
望着周围的一切一切,刘光天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自己真的回到了火红岁月。
红星中学离南锣鼓巷两公里远,走路差不多半个小时,新鲜感过去,刘光天默默回忆起先前记下的内容,嘴巴叽里呱啦振振有词,有遗忘的地方就拿出课本对照,学习热情之高,看得周遭同行的学生暗自咋舌。
有被内卷到。
他们在想自己是不是还不够努力,应该向刘光天学习。
骑车经过的李刚,也看到了这一幕,眼神闪过一丝诧异,旋即轻轻按下刹车减速,跟在后面观察了好一会儿。
最后他唇角微扬,笑骂了一句:“这小子,可算是迷途知返了。”
西合院门口,守门员阎埠贵早己守候在那,眼镜下的眼珠子,闪烁着算计的光芒,隐晦地在进出的邻居们身上扫视着,不放过任何一个占便宜的机会。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便是他的口头禅。
当然,刘光天这个学生仔并不在他狩猎范围内。
进门的时候,刘光天随口打了声招呼:“三大爷,今儿个又白得了几根葱啊。”
看过电视剧的刘光天,对院里这帮禽兽可没什么好感,包括这个算盘精阎埠贵,只是相对其他禽兽没那么厌恶罢了,只因对方良心未泯,晚年为还债跑去捡破烂。
活到刘光天这把岁数,早己看淡人性。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是立场不同,他奉行的主义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禽兽们别来惹自己,大家各自安好,但你要是算计我,那谁都别想好过。
放眼整个大院,刘光天更愿意跟真小人许大茂打交道。
起码他真实。
“你小子,打趣三大爷是不。”
阎埠贵诧异地打量了他一眼,总感觉哪里不一样了,却又说不上来,明明还是那张熟悉的脸蛋。
刘光天哈哈一笑。
像是想到了什么,阎埠贵疑惑道:“你今儿怎么一个人回来了,凤兰和宋子呢?”
“啪!”
刘光天一拍脑门。
他就说回来的时候感觉遗漏了什么,敢情是把这两人给忘了。
宋子原名唐宋,前两年刚搬进西合院,跟刘光天处得不错,也是隔壁邻居,今年14岁,在红星中学读初一,凤兰则是许大茂的妹妹,15岁,跟刘光天同年级不同班。
以往三人都是一起上下学,今天刘光天穿越过来,一时间没想起这茬。
算了!
忘就忘了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来到中院,洗衣机一如既往地在水池边卖人设,整个大院就中院有水池,大部分时间都被秦淮茹给霸占了,邻居们无一不对其竖大拇指,勤劳能干是她的标签。
真不知道贾家哪来那么多衣服要洗。
这个时期,贾东旭还没挂在墙上,小当连个胚胎都不是,粮票是去年发行的,政策规定城市户口每月定量购买粮食,而贾家只有贾东旭是城市户口。
对此,贾家完全没当回事。
毕竟秦淮茹和贾张氏在农村有地,可以交给亲戚种植,每年都能分几百斤粮食,再加上易中海偶尔帮衬一下,日子过得比大部分人要好。
不过刘光天知道,这样的日子持续不了多久,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土地收归国有,农民凭工分分粮食,那个时候,将是贾家噩梦的开端。
于是身为厨师的傻柱,走进了贾家的视线。
白莲花悄然绽放,这才有了后面一系列龌龊算计。
在此之前,其实整个大院还是挺和谐的。
刘光天瞥了两眼“洗衣机”,不得不承认,这娘们是真水灵,撅着大腚在那儿卖力地揉搓衣服,鼓鼓囊囊的粮仓,随着她的动作而波澜起伏。
体态婀娜,五官精致,水汪汪的杏仁圆眼,尽显妖娆妩媚,怨不得院里那么多男人为之倾倒。
然而,刘光天并没有停留的意思,快步径首朝后院走出。
这朵带刺的玫瑰可沾不得。
刘光天进入后院的时候,刘母吴玉梅正在家门口的煤炉子前准备晚饭。
西合院住户大都这样,冬天在家里做饭,给煤炉子接根排气管通到屋外,防止煤气中毒,同时还能取暖,睡前往煤炉子里放三块蜂窝煤,够烧一晚上的。
其他季节一般都在屋外做饭,毕竟烟熏火燎的气味,着实不太好闻。
“妈!”
刘光天思绪万千地喊了一声。
虽然叫一个实际年龄比自己小的女人妈,心里很膈应,可刘光天也没办法,总不能一辈子不张口吧。
吴玉梅斜了他一眼,丝毫没有见到儿子的满心喜悦,只是淡淡说了句:“去屋里拿两个盘子出来装菜,你爸估计也快到家了,收拾一下准备吃饭。”
“哎!”
当下,大多数国营单位采用的是8小时工作制,早八晚五,中午一小时休息,这会儿刚好下班。
刘家位于西合院后院,一大一小两间房,小房子刘光齐住,主屋约五十平米,隔成两室一厅,一间刘海中两口子住,一间刘光天和刘光福住。
卧室布置相当简洁,左右两侧墙角各摆一张小床,中间是一个大衣柜,衣柜前方摆着一张八仙桌,供兄弟俩读书写字。
趁着刘海中还没到家,刘光天回卧室休息了一会儿。
12岁的刘光福也在床上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