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电子显微镜,他们细致观察锤子表面那微小金属碎屑的微观结构,发现这些碎屑呈现出独特的晶格排列,这与常规工业生产中的金属形态差异显著。
进一步的光谱分析表明,这种稀有金属通常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制造,但在本市,仅有一家与军工企业有合作的高端机械加工厂有可能接触到。
秦峰立刻与该厂取得联系,然而,厂方表示对金属的管理极为严格,近期并无丢失情况。
但秦峰并未轻易放弃,他推测凶手或许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或者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留存。
碎布上的化学物质分析也有了新进展。
周洋不仅确定其为皮革加工中的防腐剂,还通过对其分子结构的精确解析,发现这种防腐剂含有特殊的添加剂,是滨江市某大型皮革加工厂为提升产品质量而独家使用的。
沈悦迅速带领队员前往该厂,对员工展开排查。
但经过多轮询问和调查,并未发现案发时间段内行踪不明或行为异常的人员。
厂内监控显示,案发当晚所有员工都在正常工作或己下班回家。
赵琳在实验室里专注于死者指甲缝内皮肤组织碎屑与毛发的线粒体 DNA 分析。
经过海量的数据比对,她发现死者与凶手的线粒体 DNA 具有特定的单倍型特征,这表明凶手可能来自一个具有特定遗传背景的群体。
通过与相关遗传学研究机构合作,赵琳进一步锁定这个群体在滨江市主要集中在某几个老城区。
这一发现为案件调查提供了新的方向,沈悦随即安排队员对这些区域进行重点排查。
在调查废品回收站获取的线索时,警方得知神秘人说话带有本地某区域口音,这与赵琳通过 DNA 分析推测出的地域范围相契合。
沈悦和队员们在该区域展开大规模排查,重点关注与皮革加工、高端工业或户外运动相关的人员。
然而,该区域人员众多,排查工作进展缓慢且困难重重。
秦峰重新梳理案件线索,将高端户外运动装备纤维、纽扣特殊来源以及锤子和碎布等线索整合分析。
他推测凶手可能具备多重身份背景,既熟悉皮革加工流程,又热衷于户外运动,还可能在高端工业领域有一定涉足。
基于此推测,秦峰建议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皮革加工厂以及相关高端工业企业的人员交集展开排查。
在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调查中,陈宇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他不仅是俱乐部的活跃会员,经常参与高难度户外运动,还在一家与稀有金属加工相关的企业***。
近期,陈宇在俱乐部的行为表现异常,购买了大量昂贵的户外运动装备,经济状况似乎有了显著改善。
但目前,这些仅仅是疑点,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陈宇与案件有关。
沈悦安排队员对陈宇展开秘密跟踪调查,详细记录他的日常行踪、社交活动以及财务往来。
跟踪过程中,队员发现陈宇频繁前往滨江市郊的一处废弃仓库。
仓库周边环境复杂,周围布满了监控盲区。
每次陈宇进入仓库,都会停留较长时间,出来时则神色匆匆。
然而,由于仓库附近难以靠近,警方无法确定陈宇在仓库内的具体活动。
与此同时,对陈宇通讯记录的调查遇到了阻碍。
陈宇使用了一款加密通讯软件,普通技术手段难以破解其通讯内容。
秦峰联系了网络技术专家,试图通过特殊技术手段获取通讯信息。
经过数天努力,专家成功破解部分加密内容,发现陈宇与一些身份不明的人频繁交流,提及一些类似“交易完成”“保密”“摆脱麻烦”等隐晦词汇。
但由于信息有限,仍无法确定这些交流与案件的首接关联。
在对陈宇住所的秘密搜查中,警方发现了一些户外运动装备,其中部分装备的面料与现场提取的纤维材质相同。
此外,还找到了一些皮革加工的相关资料,包括工艺流程、化学配方等。
但这些资料在市场上并非完全保密,无法首接作为陈宇涉案的证据。
随着调查的深入,线索越来越多,但却越发错综复杂。
凶手仿佛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巧妙地利用各种线索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秦峰、沈悦和整个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素养,在这重重迷雾中努力寻找着那一丝指向真相的曙光。
他们深知,每一个细微的发现都可能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抽丝剥茧,揭开凶手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