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暗潮初涌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咸阳城的夜色深沉如墨,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

陆熙回到自己的府邸,心中却难以平静。

刚刚在山洞里听到的关于“沙丘之变”的密谋,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心湖,泛起层层涟漪。

他知道,自己己身处历史的旋涡中心,稍有不慎,便会被吞噬。

“公子,您回来了。”

管家秦伯迎上前来,关切地看着陆昭,“今日去廷尉府和墨玉坊,可还顺利?”

陆熙微微点头,示意秦伯随他进书房。

待门扉紧闭,他才将今日的遭遇和盘托出。

秦伯听罢,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赵高那阉宦竟敢如此!

沙丘之变……这可是关乎大秦社稷的大事啊!”

陆熙拧紧眉头,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秦伯,我虽擒获了几个赵高的手下,但这些人不过是喽啰,恐怕难以从他们口中挖出更多关键信息。

而且,此事若贸然奏明父皇,以赵高的狡猾,定会设法脱罪,到时候打草惊蛇,反而不妙。”

秦伯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公子,老奴倒是有个想法。

赵高在朝中党羽众多,我们不妨从他的人脉关系入手,找出那些与他往来密切且可能知晓内情的人。

还有,那墨玉坊既然是他们传递消息的据点之一,或许还藏有其他线索,可再派人暗中探查。”

陆熙眼睛一亮,拍了拍额头:“秦伯所言极是!

我竟一时忘了这茬。

明日我便去拜访几位朝中大臣,试探一番,看能否找到突破口。

至于墨玉坊,我这就安排可靠之人日夜监视。”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陆熙精心挑选了一身低调却不失华贵的服饰,准备前往丞相李斯府中。

李斯作为大秦丞相,位高权重,且与赵高关系错综复杂。

陆熙希望能从他这里探听到一些关于赵高的隐秘。

丞相府气派非凡,朱红色的大门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陆熙递上拜帖,不多时,便有小厮引他入府。

在会客厅内,李斯身着一袭黑色锦袍,端坐在主位上,见陆熙进来,起身相迎:“九殿下大驾光临,老臣有失远迎。”

陆熙连忙拱手行礼:“丞相客气了,昭今日冒昧前来,是有一事想向丞相请教。”

两人分宾主落座,小厮奉上香茗。

陆熙抿了一口茶,缓缓说道:“丞相,近日兰池宫刺杀案闹得沸沸扬扬,本宫奉命协助廷尉府调查,发现此案背后似乎牵扯到不少势力。

听闻丞相与赵高赵大人共事多年,不知对他了解几何?”

李斯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笑道:“赵中车府令为人机敏,办事得力,颇受陛下信赖。

不过,这兰池宫刺杀案,老臣也只是略知一二,具体详情,还得靠殿下您明察秋毫啊。”

陆熙察言观色,知道李斯这是在打太极,不愿透露太多。

他也不着急,继续说道:“丞相,本宫在调查中发现,那墨玉坊似乎与刺杀案有关联,而赵高的手下也常在那附近出没。

本宫担心,此事若不彻查清楚,恐会危及大秦社稷。

丞相您身为国之栋梁,定是心系大秦,还望能给本宫指点一二。”

李斯眉头微蹙,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殿下,赵高此人,心思深沉,手段狠辣。

他在朝中暗中培植势力,结党营私,老臣也有所耳闻。

但陛下对他颇为宠信,老臣也不好多说什么。

至于那墨玉坊,老臣确实不知其详,不过殿下若有需要,老臣定当尽力协助。”

陆熙见李斯有所松动,心中暗喜,连忙说道:“那就多谢丞相了。

本宫还有一事相求,不知丞相能否将与赵高往来密切之人告知一二,也好让本宫有个调查方向。”

李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赵高与中大夫令齐、卫尉竭等人交往甚密,这几人在朝中也颇具影响力。

殿下可从他们身上着手调查,但还望殿下小心行事,莫要打草惊蛇。”

陆熙心中记下这几人名字,又与李斯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从丞相府出来后,陆熙心中己有了新的计划。

他决定先从卫尉竭入手,此人掌管宫廷宿卫,若与赵高勾结,那皇宫内的安全便岌岌可危。

陆熙回到府邸,立刻命人准备礼物,前往卫尉竭府。

卫尉竭得知九皇子来访,不敢怠慢,亲自到府门迎接。

两人在客厅落座后,陆熙开门见山:“卫尉大人,今日“熙”前来,是想请教一些关于宫廷宿卫之事。”

卫尉竭笑道:“殿下但说无妨,老臣定知无不言。”

陆熙神色凝重:“兰池宫刺杀案让父皇震怒,本宫奉命调查,发现其中漏洞颇多。

大人掌管宫廷宿卫,不知在人员调配和巡逻安排上,可有疏忽之处?”

卫尉竭脸色微微一变,连忙说道:“殿下,老臣在宫廷宿卫一事上向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兰池宫刺杀案实乃意外,刺客太过狡猾,事先做了周密准备,才得以潜入。”

陆熙盯着卫尉竭的眼睛,突然话锋一转:“听说大人与赵高赵中车府令交情匪浅?”

卫尉竭身子一僵,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镇定下来:“赵中车府令与老臣不过是同僚,偶尔有些公务往来,并无深交。”

陆熙冷笑一声:“卫尉大人,如今父皇命吾彻查兰池宫刺杀案,任何线索吾都不会放过。

据吾所知,赵高与此次刺杀案脱不了干系,大人若有隐瞒,恐怕难以向父皇交代。”

卫尉竭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他沉默了许久,终于长叹一口气:“殿下,老臣确实与赵高有过一些私下往来,但都是些无关紧要之事。

至于兰池宫刺杀案,老臣真的不知情。

不过,老臣曾听闻赵高与一个神秘组织有联系,这个组织似乎在谋划着什么大事。”

陆熙心中一凛:“神秘组织?

可知道这组织的名字?

他们有何图谋?”

卫尉竭摇了摇头:“老臣也只是道听途说,并不清楚这组织的名字。

只知道他们行事隐秘,手段狠辣,似乎在觊觎皇位。”

陆熙又追问了几句,但卫尉竭表示自己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陆熙心中明白,这是个重要线索,看来赵高背后的势力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离开卫尉竭府后,陆熙决定去拜访中大夫令齐。

中大夫令齐是个文人,喜好诗书字画。

陆熙特意准备了一幅名家字画作为礼物。

中大夫令齐见到陆熙,热情相迎。

两人在书房内赏画品茗,气氛融洽。

陆熙找准时机,说道:“令齐大人,熙今日前来,除了欣赏字画,还有一事相问。

不知大人对赵高赵中车府令了解多少?”

中大夫令齐微微一怔,笑道:“赵中车府令啊,他在陛下身边多年,为人机灵,颇得陛下欢心。

不知殿下为何突然问起他?”

陆熙便将兰池宫刺杀案以及自己的调查情况大致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大人,吾怀疑赵高与此次刺杀案有关,且背后似乎有一股神秘势力。

大人在朝中消息灵通,不知可曾听闻过相关线索?”

中大夫令齐沉思片刻,说道:“殿下,老臣确实听闻过一些传闻,说赵高与一些方士、江湖术士来往密切,这些人似乎在研究一些邪门歪道之术,还扬言能改变大秦国运。

不过,这些都是坊间传闻,老臣也不知真假。”

陆熙心中一动,方士、江湖术士?

他突然想起在审讯兰池宫刺客时,刺客提到的调配毒药的“方士”。

看来这其中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大夫令齐府出来后,天色己晚。

陆熙回到府邸,将今日从李斯、卫尉竭和中大夫令齐处得到的线索一一梳理。

他发现,赵高背后的势力似乎与神秘组织、方士有关,而且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皇位。

“公子,您回来了。”

秦伯迎上来,“今日可有收获?”

陆熙将情况告知秦伯,秦伯皱眉道:“公子,看来这赵高背后的势力不简单啊。

神秘组织、方士,这些人凑在一起,指不定在谋划什么惊天阴谋。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确凿证据,扳倒赵高,否则大秦危矣。”

陆熙点头:“秦伯说得对。

我打算明日再去一趟廷尉府,看看从那些被擒获的赵高手下口中,能否再问出些有用信息。

另外,继续监视墨玉坊,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次日,陆熙来到廷尉府。

他再次提审那些被擒获的赵高手下,可这些人嘴硬得很,除了之前交代的,再也不肯多说一个字。

陆熙心中有些着急,他知道时间紧迫,若不能尽快找出证据,让赵高伏法,历史的车轮恐怕还是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负责监视墨玉坊的侍卫匆匆来报:“殿下,墨玉坊今日来了个神秘人,他与掌柜的在密室里交谈了许久,出来后便匆匆离去。

我们一路跟踪,发现他进了一座废弃的道观。”

陆熙眼神一亮:“走,去看看!”

他带着侍卫们,迅速赶到那座废弃道观。

道观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看起来己经荒废许久。

陆熙等人小心翼翼地靠近,隐隐约约听到道观内传来阵阵低语声。

他们悄悄潜入,躲在一旁偷听。

只听见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赵高那边进展如何?

九皇子己经有所察觉,我们的计划不能再拖了。”

另一个尖细的声音回答:“赵高那边还算顺利,只是九皇子有些难缠。

不过,我们己经有了应对之策。

只要在关键时候……”话还没说完,突然传来一阵风声,陆熙暗叫不好,原来是他们的行踪被发现了。

道观内的人立刻抽出武器,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拼斗。

陆熙等人虽然英勇,但对方显然早有准备,而且武艺高强。

就在局势危急之时,突然又有一群人杀了进来,原来是陆熙安排的援兵。

那些神秘人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陆熙指挥侍卫们,奋力追赶,最终擒获了几人。

经过审讯,陆熙得知这些人果然是赵高勾结的神秘组织成员,他们正在谋划一场更大的阴谋,试图在秦始皇东巡途中发动政变,扶持胡亥登基。

而他们所说的关键时候,便是秦始皇在沙丘病重之时。

陆熙心中明白,自己己经掌握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他将这些人押回廷尉府,准备整理好证据,向嬴政禀明一切。

但他也知道,赵高在朝中势力庞大,要扳倒他绝非易事。

接下来,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大秦帝国的命运,也悬于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