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来乍到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是宁朦,一个城镇边上的农村女孩。

我很好奇我们家看起来就是没有什么文化的样子,怎么能给我取这么个文艺的名字。

我爸说老宁家的孩子不姓宁姓什么。

至于朦字嘛,那是你妈怀你时迷上了一个台湾的什么电影,非得取的。

我宁朦作为村里唯一考上花镇高中的女孩,是全家的骄傲,更是全村女孩的标杆。

上高中之前,我也一首以为自己非常聪明,但是上了高中一切都变了。

花镇高中的学生来自花镇的西面八方,每个人都曾是当地初中最优秀的学生。

以前我的成绩在我们桥东初中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到了花镇高中后,无论我多么努力,也不过只得了一个中等成绩。

高考时仅考了一个地方三本大学。

我不服气,想要复读。

周围的人都不同意,包括我爸。

他们都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将来总是要嫁人的,还不是好算了婆家。

幸亏我妈支持我复读。

她说自己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现在才过得这么憋屈。

要是外婆让她读书,她现在早就去大城市闯荡去了,一定不会比舅舅们过得差。

现在特别希望我能好好读书,去看她没有看过的世界。

我的复读之路,一开始就不轻松,是带着妈妈的梦想去启航的。

我妈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我们花县一中的教学水平更好,升学率更高。

她始终认为我留在当地的高中,不会有什么进步,还是换一个更好的学校更有前途。

刚好她娘家隔壁村的表哥在花县一中的高三教书,教的正好是一个复读班。

据说这个老师非常厉害,很多落榜的学生经过他的***后,成绩突飞猛进,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母亲西处打点,终于把我送进了那个老师所在的班级。

开学后,我才知道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复读班,学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本校落榜的复读生,一部分是像我这样从其他高中慕名而来的复读生。

初来乍到,我不敢懈怠,整天只知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

我没有朋友,因为我不知道怎么主动去跟别人交朋友。

尽管我觉得自己很和善,很好交往,但是不了解我的人都觉得我冷冰冰的,不好相处。

他们不知道我不过是胆子小,自卑,不敢主动罢了。

别人不来找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找别人,就这样我到这个班一个多月了竟然一个朋友也没有交到。

“没有朋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强者不需要朋友”我这么安慰自己,于是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心无旁骛。

我们的班主任姓叶,是一个慈祥可爱的小老头,很爱笑,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他个子不高,大概165左右,五十多岁的年纪,头早早地就秃了。

大概是因为母亲的托付,他对我很是关照。

但是我知道班里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学生,都是托关系进的叶老师的班。

他对每个人都很好。

我也并不算什么特殊,所以做什么还是谨小慎微的,不敢造次。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勤奋还是因为叶老师教导有方,我的成绩竟然在一步步以肉眼可见的程度进步,到了期中考试时,竟然考到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个班算是学校的慢班。

就算是第一名,拿到全年级去比,也算不得什么好名次。

但是当初的自己哪里知道这些呢,只觉得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好好看看我周围的人。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整个班里的人自动分为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是由本校的老生组成的,他们大部分是城里人,家庭富裕,人也比较时髦,还有些调皮。

下课或课外活动时喜欢聚在一起嘻嘻哈哈。

另一个阵营则是由我们这样从外地转来的复读生组成,我们普遍家境普通,人也比较朴实低调,勤奋刻苦,彼此间虽然也不是很熟悉,但是因为“出身”差不多,天然地产生了一种认同感。

本校老生阵营的学生大多数是走读生;而我们这些外地转过来的,都是住读生。

除了上课一起之外,两大阵营的学生彼此间没有什么交集。

除非必需,彼此互不打扰。

这样过了将近两个月竟然也算相安无事。

但从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来看,我们外地转校生阵营的学生成绩整体好一些,尤其是我和另外一个名叫陈放的男生总是分别占据着几门课程的第一、第二的位置。

据说陈放也是外校的,也是托人专门转到叶老师班上来的,甚至听说他们之间好像有点什么亲戚关系。

日子由初来乍到的紧张,转变成了随遇而安的平淡,一日一日地朝前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