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再次醒来时,只觉得身体依旧沉重如铅,脑袋也昏昏沉沉的,但精神相较于之前却好了许多。
他挣扎着从炕上坐起,身子还有些摇晃,定了定神,准备继续为控制疫情而努力。
然而,还没等他出门,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由于疫情的长时间肆虐,村里的粮食储备己经所剩无几,而外面的道路又因为封锁,无法及时得到补给。
“这可怎么办?
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抗疫吧。”
方宝玉心急如焚,那好看的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结,深邃的眼眸中满是忧虑。
他决定先去村里的大户人家看看能否借到一些粮食。
首先,他来到了赵老爷家。
赵老爷家的宅子在村里算得上是气派非凡,朱红色的大门,高高的围墙。
方宝玉深吸一口气,抬手敲响了大门。
门开了,一个仆人探出脑袋,看到是方宝玉,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哟,是方医生啊,有何贵干?”
方宝玉客气地说道:“麻烦通报赵老爷一声,就说我有要事求见。”
仆人不情愿地让他进了门。
赵老爷正坐在大堂的太师椅上,悠闲地喝着茶。
看到方宝玉进来,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
“赵老爷,如今村里粮食紧缺,您能否借些粮食出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方宝玉走上前,诚恳地说道。
赵老爷瞥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放下茶杯,阴阳怪气地说:“方医生啊,不是我不帮,我家也没多少余粮啊。
你也知道,这疫情闹得,我家也得为以后打算不是?”
方宝玉心中一阵恼怒,但还是强忍着,苦苦哀求道:“赵老爷,您就行行好,这可是救命的事儿啊。
只要您肯借粮,等疫情过去,大家一定会感激您的。”
赵老爷皱了皱眉,沉思片刻,最终还是极不情愿地挥了挥手:“去,给方医生拿一小袋粮食来。”
方宝玉看着那少得可怜的粮食,心中虽有不满,但也知道能拿到一点是一点,只好道谢离开。
他无奈,只能继续去其他人家求助。
有的人家一听到是来借粮的,首接就把大门关上,将他拒之门外;有的人家犹豫再三,给了一点粮食,也是杯水车薪。
就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村里的刘寡妇站了出来。
刘寡妇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虽然生活艰辛,但总是乐于助人。
“宝玉,别灰心,我家里还有些存粮,都拿出来给大家。”
刘寡妇温柔地说道,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方宝玉感激不己,声音都有些颤抖:“刘大姐,您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刘寡妇笑了笑,脸上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来:“大家都是一个村的,理应互相帮助。
这时候不团结,还等什么时候呢?”
在刘寡妇的带动下,一些村民也纷纷拿出了自己家里不多的粮食,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可方宝玉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必须想办法找到长期的解决办法。
与此同时,疫情虽然得到了初步控制,但仍有一些村民的病情出现了反复。
有个小孩因为病情加重,陷入了昏迷不醒的状态。
孩子的父母在医馆外哭得撕心裂肺,那悲痛的哭声让人心碎。
“方医生,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
只要能救他,让我做什么都愿意!”
孩子的母亲拉着方宝玉的衣角,泣不成声,眼睛红肿得像两颗桃子。
方宝玉心里一阵刺痛,仿佛有一把刀在狠狠地搅动。
他连忙安慰道:“大嫂,您别着急,我一定会尽力的。”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他再次投入到对疫情的研究中,日夜不眠。
医馆里那微弱的烛光常常亮到天明,他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医书,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
就在他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他在一本泛黄的古医书中发现了一个偏方,或许对控制疫情有帮助。
但这个偏方需要一种罕见的草药,而这种草药只有在村子后面的深山里才有。
那座山山势险峻,荆棘丛生,常有野兽出没,十分危险。
“不管了,为了村民,我必须去试一试。”
方宝玉下定决心,目光中透着坚定。
他准备好干粮和工具,背着一个破旧的竹篓,向着深山进发。
一路上,他小心翼翼,脚下的山路崎岖不平,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既要防备着可能突然出现的野兽,又要全神贯注地寻找着那珍贵的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