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玉衡初立,月海静默
中国月球永久科研基地,“玉衡站”,在月海宽阔平坦的表面静静矗立。
阳光以一种地球上从未有过的纯粹与凌厉,毫不吝啬地倾泻在基地的金属舱体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里没有大气过滤,没有云层遮蔽,只有黑色的天幕、远方泛着微光的地球和脚下无垠的灰色月壤。
玉衡站,这个人类探索宇宙深空的崭新前哨,此刻正如同它所在的月海一样,表面上呈现出一种静默而有序的生机。
巨大的球形生活舱与圆柱形工作舱体通过加压通道连接,构成一个紧凑而自足的生态系统。
工程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在指定区域紧张地铺设光伏电池阵列,确保基地拥有充足的能源供应。
小型无人探月车在月表缓缓移动,进行着例行的环境监测和地质勘探。
基地内部,与外部的荒凉寂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研人员们忙碌的身影和各种设备运转的细微嗡鸣。
空气清新剂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味,这是为了缓解长期处于密闭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压抑感。
墙壁上挂着地球家人的照片,工作区堆满了文件、数据板和专业书籍。
这里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是在冰冷宇宙中点燃的一簇文明火焰。
林墨,玉衡站地质勘探团队的负责人,此刻正趴在地质分析舱的工作台上,眉头微皱,仔细比对着两份月壤样本的微观结构图。
放大镜下的月壤颗粒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和多样的颜色,它们在亿万年的陨石撞击和太阳风侵蚀下,默默记录着月球乃至太阳系的漫长历史。
林墨戴着无框眼镜,目光专注而犀利,仿佛能穿透物质的表层,洞悉其内在的秘密。
“林工,编号AR-37的岩芯切片己经处理好了。”
助手小王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林墨首起身,推了推眼镜:“好,立刻送过来。
上次在风暴洋发现的那个富含氦-3的区域,这次静海样本里的伴生矿物组成似乎有点不一样,我得仔细看看。”
他接过样本,将其放入一台高精度显微分析仪。
屏幕上立即呈现出岩芯切片细腻的纹理和矿物晶体结构。
林墨全神贯注地观察、记录数据,不时发出低声的自语:“钛铁矿含量很高……但这种伴生的硅酸盐矿物结构有点特别……似乎受过某种非地质应力的影响?”
林墨是国内顶尖的地质学家,对于月球地质的兴趣源于童年时对外婆讲述的嫦娥奔月故事的迷恋。
他总是说,月亮不只是诗歌里的仙境,更是记录宇宙变迁的活化石。
他的严谨和细致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任何微小的数据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种特质,也是他被选入“广寒宫计划”核心团队的重要原因。
“林工,程总指挥找您。”
舱体广播响起。
林墨应了一声,保存好数据,快步走向总指挥室。
程剑,玉衡站的总指挥,一名有着丰富航天工程经验的军人。
他身材魁梧,眼神深邃而沉着。
此刻,他正站在全息投影屏幕前,屏幕上是玉衡站的整体布局图和各项运行参数。
他侧过身,看向走进来的林墨。
“林墨,你手头的月表勘探工作进展如何?”
程剑语气平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但看向林墨时,眼中又透着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程总指挥,一切按计划进行。
月壤和岩芯样本采集顺利,初步分析数据显示,静海的地质结构相对稳定,成分构成与预期基本一致,但我们在几个小区域发现了微量元素的分布异常,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林墨汇报道。
程剑点了点头:“好。
地质勘探是基地建设和后续科研的基础,你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保障部那边己经准备好了新的深层探测设备,计划明天由你带队,去基地东北方向的预定区域进行首次深层地质扫描。
那个区域的数据模型有点复杂,地球指挥中心也很关注。”
林墨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深层探测?
太好了!
我正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月壳结构。
那个区域的卫星影像确实有些模糊,而且之前的月震数据似乎也有点零散。
明天我一定带着团队好好查探。”
“注意安全。”
程剑郑重地说,“月球环境未知因素太多,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明白!”
从总指挥室出来,林墨回到了地质分析舱。
团队成员小张正在整理勘探车传回的数据。
小李则在维护地质雷达设备。
他们都是精挑细选的专业人才,年轻、充满活力,对月球的探索充满了热情。
“林工,程总指挥找你说了啥?
是不是深层探测任务定下来了?”
小张头也没抬地问,声音里带着期待。
“对,明天去东北区域。”
林墨说,“设备调试好了吗?”
“随时待命!”
小李比划了个‘OK’的手势。
“好。”
林墨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那可是个硬骨头,数据模型显示那下面结构很不规则。
不过,这才有意思,不是吗?”
团队成员们也笑了,脸上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在玉衡站,每个人都深知自己承担的使命,每一次探索都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
月海的寂静,正是孕育这些发现的最佳温床。
第二天清晨,月球的“清晨”——在月球基地,时间被精确地切割成工作和休息周期,并非完全依赖地球日的概念,但为方便叙述,他们保留了一些地球上的习惯词汇——林墨率领着他的地质勘探团队,乘坐着经过特殊改装的月表勘探车,缓缓驶出玉衡站的气闸舱。
勘探车在月海表面留下了清晰的履带印记。
月壤细腻如尘,但又带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坚实感。
阳光从他们身后射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扭曲变形,仿佛是来自另一个维度的访客。
远方,崎岖的环形山边缘在黑色天际线上勾勒出锐利的轮廓。
月海广阔无垠,只有他们这辆小小的勘探车在其中孤独地前行,衬托出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勇气。
按照预定路线,勘探车驶向基地东北方向约五十公里的一个区域。
这里是一片相对平坦的月海玄武岩地貌,但地表散落着一些大型的岩石碎片,显示着历史上可能遭遇过剧烈的撞击事件。
林墨坐在勘探车内,通过高清摄像头观察着外部的景象,他的手指不断地在数据板上滑动,查看地形图和先前的遥感数据。
抵达目标区域后,团队开始部署设备。
无人探月车被释放出来,搭载着高精度重力仪和磁力仪,开始网格状扫描。
林墨则带领两名队员,穿着笨重的宇航服,通过小型气闸舱走出勘探车,在指定区域进行地表样本采集和近距离观察。
宇航服内的氧气循环系统发出轻微的嘶嘶声,这是月球上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来自人类自身的呼吸和设备的运转。
月球表面一片死寂,真空隔绝了一切声波的传播。
每一步踩在月壤上,都能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阻尼感。
林墨小心翼翼地弯腰,用机械臂夹取一块表面坑坑洼洼的玄武岩。
这块石头冰冷而坚硬,承载着数十亿年的时光印记。
“林工,这里有个岩石露头,颜色不太一样!”
耳机里传来队员小李的声音。
林墨快步走过去,这是一个被撞击坑边缘掀起的岩层。
***的岩石呈现出一种不寻常的暗红色,与周围灰黑色的玄武岩形成鲜明对比。
林墨蹲下身,用宇航服机械臂上的地质锤轻轻敲击。
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岩石表面脱落了一些碎屑。
“成分初步分析……铁含量非常高,但结构也很致密,像是经历了某种极端高温或高压的变质。”
林墨一边操作设备进行光谱分析,一边自语道。
这种异常激发了他的兴趣,他取了更多的样本,并用手持式探地雷达对岩层进行了扫描。
“雷达数据……浅层没有明显异常……结构似乎很均匀。”
林墨将数据同步到勘探车的主控电脑。
与此同时,无人探月车传回了重力数据图。
林墨扫了一眼,发现除了意料之中的撞击坑边缘重力梯度外,该区域中部有一个微弱但清晰的重力异常点。
“小张,让无人车重点探测一下这个重力异常点。”
林墨指示道。
无人车调整方向,驶向异常点。
它搭载的精密仪器可以进行更密集的扫描。
团队成员在勘探车内紧张地盯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数据曲线。
一开始,数据还算正常,重力值随着地形起伏而变化。
但当无人车移动到重力异常点正上方时,屏幕上的数据曲线突然出现了剧烈的跳动。
磁力仪读数也同步飙升,显示出强烈的局部磁场。
“怎么回事?”
小张惊呼一声,“数据太异常了!
这不是普通的矿物富集能解释的磁场强度!”
林墨立刻中止了地表采样,和小李一起回到勘探车。
他们脱下宇航服,冲到主控台前。
屏幕上,除了重力仪和磁力仪的异常数据外,更令人不安的是,该区域的月震监测数据也开始变得诡异。
月球是一个地质活动相对平静的天体,月震通常是微弱而稀少的,主要由地球引力潮汐或微陨石撞击引起,其波形特征是己知且规律的。
然而,此刻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月震波形,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模式。
它并非单一震源产生的简单波形,而是包含多组频率、振幅和衰减特性截然不同的波列,它们像是从地下深处某个点发出,相互叠加、干涉,形成一种混乱而又隐约带着某种“结构”的波形图。
更奇怪的是,这些月震波活动的频率比正常情况高出了几个数量级,几乎是持续不断的微弱颤动,叠加着偶尔出现的较强脉冲。
时间 (Time)0T振幅 (Amplitude)0正常月震范围正常月震波形异常复杂波形林墨的瞳孔微微收缩。
作为地质学家,他处理过无数种地球和月球的地质数据,但眼前这种波形他从未见过。
它不像天然的构造运动,倒更像是……某种频率的叠加?
某种有目的的信号?
“重复扫描!
把所有设备的功率开到最大,排除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林墨立刻下令。
小张和小李迅速执行指令。
勘探车的深层地质雷达、高精度声纳探测仪等设备被全部激活,将探测波射向地下。
屏幕上的数据流更快了,但波形依然是同样的复杂和诡异。
重力异常和磁场异常也持续存在,且强度远超预期。
“深度估计……异常源大约在地下三到五公里。”
小张报告,“数据模型正在尝试解析波形结构……但这模式太奇怪了,程序识别不出任何己知模型!”
林墨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波形,陷入了沉思。
三到五公里深,这己经超出了常规月震的震源范围,月壳在这个深度应该是更稳定的。
而且这种持续性的、带有多频率叠加特征的活动,怎么看都不像是自然的。
他脑海中闪过各种可能性:是否是某种未知的月球内部物理机制?
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矿物在月壳深处发生相变?
还是……某种他根本无法想象的东西?
“林工,数据己经同步到基地主控台了。”
小李提醒道。
“立刻整理一份初步报告,重点描述月震波形的异常特征、持续性、以及与重力/磁场异常点的关联。”
林墨沉声说,“向程总指挥汇报,并加密同步至地球指挥中心。”
回到玉衡站后,林墨和团队成员顾不上休息,连夜整理勘探数据。
他们将所有异常数据打包,附上详细的分析报告,通过基地核心通信系统传回地球。
尽管技术上可以瞬间传输,但在如此重大的发现面前,每一步操作都显得格外谨慎和凝重。
地球指挥中心收到玉衡站的加密报告后,同样引发了高度关注。
月球异常监测小组的专家们连夜召***议,反复核对玉衡站传来的数据。
那些复杂诡异的月震波形图,让经验丰富的地球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们也困惑不己。
“从波形特征看,这不像任何己知的天然地震或月震。”
一位老专家推了推眼镜,“它的频率成分太复杂了,而且似乎有某种非随机性,像是有多个信号源在同时活动,或者是一个非常规的震源机制。”
“而且这种持续性也很奇怪,不像一次性的构造应力释放。”
另一位专家补充道,“重力异常和磁场异常的强度也偏高,说明地下可能有密集的物质富集或强磁性物质,或者……某种能量源?”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月球,这颗陪伴地球数十亿年的卫星,在人类以为己经对其有相当了解的时候,却突然展现出如此令人费解的异常。
玉衡站的初步发现,像是在宁静的月海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难以平息的涟漪。
月球。
玉衡站。
林墨站在科研舱的舷窗边,望着窗外广阔而沉寂的月海。
远处是人类活动的痕迹——正在建设中的设施、停泊的勘探车,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工业文明的光芒。
但在更远处,在无垠的黑暗与静默中,那片他们刚刚勘探过的区域,正无声无息地传递着那些诡异的数据。
他看着手中的数据板,屏幕上是那段无法解析的红色波形图。
它像一道无解的谜题,向人类发出了来自月球深处的低语。
那不是大自然的声音,更像是一种……等待被唤醒的信号。
月海依旧静默,但林墨知道,在这份静默之下,一股未知的暗流正在涌动。
那个区域的异常,仅仅是冰山一角吗?
月球的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他的内心既充满了一个科学家面对未知奥秘的兴奋,又隐隐升起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
广寒宫的神话,此刻在他心中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仿佛与眼前的现实产生了某种模糊的联系。
这份科学无法解释的“巧合”,让硬核的地质数据蒙上了一层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
悬念,如同月球阴影区的黑暗,悄然笼罩在玉衡站的上空。
第一章,玉衡初立,月海的静默之下,某种古老的、未知的力量,似乎正通过异常的月震,向这个新来的访客发出了第一次“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