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太尉、陇西王源贺:“皇上,军资稍显不足。”
魏帝弘皱眉,问道:“元盛(李訢)有何难处?”
选部尚书、荥阳公李訢说道:“皇上,秋收后考绩、铨衡即出,可按预定方略升黜牧守。
然,牧守获利甚厚而租赋不足;臣以为,南有将士搏命沙场,不能放任蛀虫蚀国。”
魏帝拓跋弘怒,站在坐榻上,居高临下,指着诸公的鼻子,质问道:“朕闻此话多年,却从未见职官因脏贿而罢黜。
朕想知道,我大魏还有没有如高令公(高允)一般,清廉之士?”
帝怒,西堂为之变色,喜气瞬间消失,唯余惶恐。
中书令、梁城侯高允跣足而起,拱手说道:“陛下,臣惭愧。
未能助朝廷教化天下,臣之过!”
诸公纷纷起身,跣足拱手,齐声认错:“皇上(陛下)息怒,吏治不清,臣之过!”
魏帝弘这才醒悟到过于激愤,皇子降生乃大喜之日,没想过发火,怎么会无端端听到“蛀虫蚀国”,就怒火中烧呢?
吐一口浊气,散去怒火,盘腿坐好,平静地说道:“诸卿皆为国之重臣,在朕面前,勿需揽责;需知,揽责无用。
众卿需让天下皆知,何为美、何为恶,何为善、何为不善。
贪腐黜落,清廉升迁,绝不姑息!”
月色下的平城十分安宁,宵禁之后,仅内郭数座府邸灯火通明、人马不息。
可以说,东阳公拓跋丕、高平公李敷、扶风公李訢府,是最热闹的几个府邸。
不约而同,拓跋丕与李訢避开客人,从后门离开府邸。
拓跋丕带着几个随从,骑马前往门前冷落的南平公拓跋目辰府。
宾主寒暄落座,拓跋丕问道:“天子震怒,南平公有何良策?”
拓跋目辰:“职官、牧守考绩、铨衡,李訢之责也,何须他人置喙?”
拓跋丕:“伏洛汗,话是这么讲,确实与我等无关;若亲朋好友因此获罪,你我二人不好看啊!”
拓跋目辰:“东阳公,早就告诫过你,君子慎独,你总是不听。”
拓跋丕:“南平公,如你这般孤傲,一旦遇到波折,